武則天稱帝時期,寵愛張昌宗和張易之,簡稱二張。二張在當時地位高,權勢大,引起了朝臣的擔憂。
當時的宰相魏元忠屢次直言進諫,要武則天小心二張,引起了二張的忌憚之心。二張便設計誣陷魏元忠。
武則天當時身體不好,兩邊人各執一詞,她也不能決斷。
二張便找了個當時的大官張說來誣陷魏元忠。張說答應了。
但是到了武則天跟前,又突然把二張怎樣威逼利誘自己誣陷魏元忠的事情說了個清楚。武則天終于弄明白了是二張在誣陷魏元忠,但還是生氣,把魏元忠貶了,張說也貶了。
后來武則天退位,李顯即位為中宗,太平公主雖然也深受武則天的寵愛,也是武家的媳婦,但堅決的支持了李顯登位,深受李顯信任。
李顯的妻子韋后和安樂公主,想要篡位,忌憚太平公主,設計誣陷太平,但李顯顧念兄妹親情,沒做什么。
結果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了李顯,意圖篡位。太平與李家人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并把當時的太子,李顯你兒子李重俊拉下皇位,擁立自己的哥哥李旦做了皇帝,就是睿宗。李旦的兒子李隆基成了太子。
武則天的兒女里,就只剩下李旦和太平,李旦顧念兄妹親情,太平又有擁立之功,所以太平的權勢在這時到達了頂峰。大臣也都依附于太平,歷任宰相七個人,五個人都是太平推薦的,只要太平想要的想做的,李旦沒有不答應的。有個官張說不肯依附太平的,就被貶了。
但李旦只有一點不答應太平,就是廢了太子李隆基。
太平擔憂李隆基即位會影響自己的權勢,又或者自己想當皇帝,而對手太子李隆基太強,不好對付。就想趁著李旦在世,用他的寵愛或者別的什么,先把李隆基廢了再立個比較弱點的太子,李顯一去世,自己就有了可趁之機。
但李旦不肯,并試圖在他倆之間不偏不倚保持平衡。有人說這是因為李顯想保護他們倆都不受傷害,有人說是因為李顯想借自己妹妹來削弱李隆基的權力。
但李隆基的確比較強,于是李旦退為太上皇,李隆基登位就是唐玄宗。
太平還想再折騰一下,但很快被李隆基等人發動事變,逼宮太上皇,誅殺太平朋黨,太平逃了三天,還是被抓殺死,家產抄沒。除了一個兒子早早便站隊李隆基意外,子女也全部被殺。
李旦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