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講的,除了唐朝最尊貴的一些皇帝公主們,還有一個魏元忠和張說。
魏元忠以前一直是一個直言進諫的名臣,被兩個男寵冤枉,心寒的是最后真相大白時,自己依然被貶。據(jù)說他以后就改掉了直言的性子。
而這個張說,在那樣一個翻覆震蕩的時局里,他能夠堅守陣地,用計拆穿了那兩個深得圣心的男寵的計謀,并當場斥責他們誣陷良臣,最后自己也被貶他方。
我?guī)缀跄芟氲剿髦Y果不好,仍當庭斥責的樣子。
等他再次被召回,又值太平和李隆基斗得你死我活的時候,那么多大臣依附太平公主,他還是不肯吸取教訓,最后又被貶。
你們看到一個什么樣的人,似乎是非常正直的忠臣。但我又看到另一段記錄。
李隆基誅殺了太平黨羽之后,這一個堅決支持自己人當然不會虧待。所以又把張說召回重用。
但有一天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打算任命姚崇為相。姚崇與張說有矛盾。張說便指使御史大夫趙彥昭彈劾姚崇。玄宗不予理睬。
殿中監(jiān)姜皎忽然向玄宗提議 您以前一直擔憂的河東總管職位,我覺得姚崇就非常合適啊。
玄宗當場就生氣,這是張說的話吧,你身為殿中監(jiān)居然跟張說怎么怎么地。
玄宗仍任命姚崇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姚崇也是一個合格的宰相,政績非常不錯。
所以張說也是個看重自己更多于朝廷的人啊。
在一段歷史中我充分看到了人的變化與復雜性。
武則天行事狠辣,治世卻還可以,被贊為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對兒子們狠,卻對外甥們和男寵們特別好。前期精于政事,后期耽于情事。
魏元忠在經(jīng)歷了一場無辜之后對朝廷和皇帝寒了心,最終沉默無聞。
張說為了不誣陷魏元忠不懼滅族,卻也為了私怨誣陷別人。他一生也是多次被貶又多次起用。富有才華又貪戀財物,在文學和政事頗有建樹卻脾氣暴躁與多人不合。
唐玄宗最初多么英明果決,張說的計謀一眼看穿,最后也是,逐漸荒廢朝政,安史之亂狼狽而逃。
每個人都是復雜的,未來也是無法確定的。我們能信任人某一點,卻不能信任他的另一點。可以信任他這一時,卻不能信任他一世。
且行且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