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給自己的目標是“做減法”,由于去年關注了太多的知識內容,從得到APP,樊登讀書會到英語原版書籍,以及鍛煉身體和日常工作,關注的過于雜亂,沒有良好的規劃,試圖各個擊破結果哪里都沒破,所以給出了這樣的年度目標。
試行了半個月后,感覺良好,以前又想做這個,又想學那個,如果沒有完成的那種負罪感降低了很多,不過有時會擔心這樣自己的進步會太慢,這幾天又開始關注其它一些內容了,什么都想要,就怕自己錯過好東西。
前幾天聽小強年度規劃的時候,聽到一個最近流行的名詞:斜杠青年,網上查了一下,這個詞現在挺紅火,百度上是這樣介紹的:“斜杠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好象很符合我的預期,? 我是斜杠青年嗎?我目前雖然做一些分享課,不過正式工作之外的內容并不能給我帶來收入上的提升,只是交一些朋友,提高自我能力而已。所以從定義上來說,并不擁有多重職業,可以說只是一個職業外,有一些興趣愛好而已。
前幾天聽過的一篇音頻,里面提到人有問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他們為什么會成功,他們都說了一個詞“Focus”,需要在一個點上非常專注,有所突破,才能走向成功。
問題是,專注和斜杠青年沖突嗎?當然沒有上下文場景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那么就在我自己身上做做具體分析吧。
我是個很容易分心的人,說話喜歡打岔,開會容易跑題,做一件事的時候,心里可能在想另一件事,工作時有時會上網買個東西,或上網看看新聞,總之沒有一刻是可以閑下來了,經常兩件事并行處理。以前用過手機上的番茄鐘,效果一般,用了沒幾次,年前買了實物的番茄鐘,買的時候想一方面可以做為分享課時的小獎品,獎勵積極回答問題的學員,另一方面也要求自己用,別人都在用,自己當然更需要使用了。其實也沒用幾次,因為早晨5點多,家人還在熟睡,這個實物的番茄鐘時間到了的時候,聲音效果太驚人,會把大家都嚇醒的。做一件事是這樣,對于長期的目標也是類似的,如果我的目標有一個時間點,比如在幾月幾日要考試,那么可以比較專注地在截止時間之前做好準備,但如果目標沒有具體的截止時間,那么就容易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里了之后,就需要想辦法解決了,對于沒有具體截止時間的目標,需要為自己設定截止時間,使用SMART原則來定義目標,或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各個擊破。
斜杠青年也是一個目標,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關注點所做的分享課,當前僅僅是為了把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告訴大伙,提高大家的能力,在適當的時候,也可以用來有所營收,當然這需要把現在比較分散的課程體系化,做一些營銷推廣,獲取人氣和關注度,才可以走向這一步。
仔細思考后我認為,無論對于我,還是對于任何其它人或組織,專注和擁有多個目標應該都是不沖突的,在一段時間內專注,做一件具體任務的時候全神貫注,在相對長的一個時間段內擁有多個目標,如果可以做好這樣的平衡,人或組織才能有所發展。
可口可樂公司的目標如果是“做出大家都愛喝的可樂”,那么他就只能做可樂,這就是他的目標,如果目標是“做出大家都愛喝的飲料”,那么他的目標就擴大了,他們仍然專注在他們的飲料行業,并沒有偏離他的目標。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關于如何定位的話題了,有機會也要說一說。
從每個個體來說,就需要分析TA的弱點,譬如我這個人過于容易分心,所以現階段需要關注的是強化番茄工作法,在25分鐘的時間里,完全關注,不做任何與吃番茄無關的事,爭取養成這個習慣。在三個月內關注和學習比較少的話題,不要什么都想學,把想學的、不在三個月內應該關注的知識點記錄下來,放一放,三個月后再來規劃是否專注地去學習。
對于某些做事已經專注的人,但覺得自己的知識面過于狹窄,則可以在現有基礎上發掘新話題,來拓寬眼界和思路,發展出他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