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這個暑假,咱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晚上一起做攻略。先是看到桂林的“霞霞”設置的路線,覺得也不錯,不用操心就能找到最好的景點,應該會不虛此行。可是時間不充裕,只有兩天,去太遠的地方不太合適。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二寶《道德經》全部背完,就去老君山老子歸隱地朝拜一下,然后順便去一下龍門石窟和洛陽博物館吧,如果還有時間,就捎帶去一下白馬寺。
現在所有旅游景點都預約制,方便有序又不擁擠。預約不上就規劃別的地方,也不耽誤行程。
于是當天晚上就開始預約了老君山和洛陽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全部免費,老君山12歲及以下門票半價。
凌晨3點起床,收拾停當,大概四點左右就開車出發了。
一面導航,一面商量。先去哪里合適?忽然發現,驅車到龍門石窟是用時最少的,不到三個小時就到達。那還是先到龍門石窟吧,上午天氣還不太熱,下午就麻煩了,聽說要到將近40度的高溫。
高速上人也不多,夜里清靜涼爽。將近七點鐘就到了龍門石窟停車場。然后隨便吃點兒早餐,可以自己帶,周邊也有早餐小吃。停車場人少,還有不少周邊住的老人們打羽毛球,甚是愜意。
在西邊停車場轉轉,再邊走邊欣賞地面上刻就的洛陽的歷史、詩詞,就不知不覺到了檢票處。沒成想,龍門石窟公眾號里還有免費講解,雖然沒有講解員說的那么多趣事野史之類的,但是正史應該是能夠了解到了,邊走邊看邊聽講解。
看著大大小小的石窟,有的只剩半個頭,有的干脆頭就沒了,有的手被整齊切掉了一半,還有的因為風化侵蝕,模糊不清……最精美的留下的就是唐代武則天時期雕刻的石窟,然后就是盧舍那大佛。是啊,這是歷史的創傷,落后就要挨打,看到他們依然內心無法言喻的痛——丟失的都分別陳列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日本、臺灣、英國、法國等等)那整齊被切掉的是對民族的侮辱,是對文化的侵略,每個人看到這里,都會油然而生一種民族復興的力量!
心中一直困惑:為什么在石壁上雕刻這么多大大小小的佛像?甚至萬佛洞里面有將近15000尊小一點兒的佛像,雖小但很逼真。除了佛教文化的傳播,政治因素等說法,還有心神合一的意念。
龍門石窟大多雕刻于北魏時期,當時的佛像相對較瘦,俊朗溫潤,線條流暢;后來的佛像逐漸豐滿圓潤,大耳垂肩,你望著端坐對面的他,就覺得你就是他,內心充盈,心神合一,每座佛的手印,代表的含義盡不相同。佛普渡眾生大概由此而來。
其中有一尊“剪刀手”的佛像走紅網絡:其實他的大拇指因年久失修被風化,所以只剩下伸出的兩根手指,現在看來就是“剪刀手”的模樣。那你知道最一開始伸出“三根手指”的手印,代表著什么佛語嗎?留個問題給大家!看到龍門石窟研究院的工作人員正在汗流浹背地測量施工,傳承歷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西山石窟前面的平靜流淌的伊河水,似乎在訴說千年的哀傷。伊河上面的龍門大橋是完全按照趙州橋的設計進行建造的,雄偉壯觀,兩岸人流不斷,人們的保護意識很強,現在只是請大家觀賞,不做實際使用。
過了西山石窟,來到東山,這里的佛像散布其間,神采也不如西山石窟的鮮明。然后一路來到香山寺。白居易——香山居士由此而來。白居易與元稹的故事也隨著香山寺流傳開來。當時白居易在此地居住修煉,寺廟相當破敗不堪。好朋友元稹請他做墓志銘,白居易不收潤筆費,但是元稹執意要給,于是,白居易用這筆錢再加上捐助的資金,重新修繕維護。再后來,唐代武則天經常到此,香火日盛。其中還有蔣宋別墅和楊虎城將軍的故事……
接著來到白園。清景自不必說,唯獨疑惑的是獨立一排的日本書法刻留言。如此之多,他們來這里朝拜白居易,言辭之間,是先人是神人。原來,日本首相都是白居易文集的崇拜者。他們研究白居易的詩,學寫詩句,深深被折服。尤其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似乎與楊貴妃身世之謎一樣令人蕩氣回腸。有人說楊貴妃逃去日本,似乎有一位日本明星說是楊貴妃的后人,讀史明鑒,不讀史在先人面前陡然覺得是多么無知……
帶著曾經歷史書上龍門石窟的精美印象,除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留下的輝煌,還有心中刻就的縷縷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