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本書——《設計中的設計》讀書筆記

日本設計師原研哉所寫的《設計中的設計》,是我在 2017 閱讀計劃中完成閱讀的第二本書,按照計劃,幾周之前就應該完成這篇讀書筆記的,但是這幾周經歷了元宵春節假期和我自己的漫長拖延,所以筆記直到今天才姍姍來遲,關于執行力與閱讀習慣的討論就不在筆記里展開了,聊一聊這本書。

原研哉

原研哉是著名的日本設計師,對于我來說,對原研哉的認識,除了無印良品就是這張和老羅長得很像的照片。


原研哉
原研哉

查閱維基百科想了解更多原研哉的信息,維基百科中關于原研哉的介紹卻簡單得出乎我的意料,除了一句簡短的介紹,還有一份關于他的略年表,三份列表分別關于他主持的項目、主要著作和獲得獎項。

原研哉(はら けんや、1958 年 6 月 11 日 -),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的董事、武藏野美術大學基金會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

維基鏈接:原研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但通過《設計中的設計》書中的字里行間,原研哉的形象變得更加具體,在書中,他介紹了自己主持或參與的 3 個展覽—— Re Design建筑師的通心粉展HAPIC 五感的覺醒 ,主持過的項目:長野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閉幕式界面表冊梅田醫院視覺知識系統松屋銀座再造項目長崎縣美術館視覺識別系統等,還闡述了他關于 MUJI 的設計理念、對于“”的理解、打破一貫信息傳達的 Exformation 概念,甚至還包含了他關于日本文化與設計的思考。關于設計,原研哉似乎從不吝嗇于在思考上花費時間,雖然內容有些許零散,但是書中他將自己的思考娓娓道來,跟著他的思路閱讀,慢慢嘗試去跟上他的思路,了解這個看起來并不是很慈祥的大叔的種種想法,也不失為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正如原研哉推特的自我介紹——デザインを攜えて生きる人,他就是一個依靠設計為生的人。

關于設計

原研哉對于設計的基礎概念有一個非常精準的解釋:

現代主義的基礎理念,物品的造型應交給理性和明確的意識,目標在與對這些元素進行組織。

他一句話,解釋了我在閱讀上一本書《設計是什么?》之后用了半篇讀書筆記都沒有說清楚的理念。借由與藝術的概念進行對比,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他所表達的意思,藝術更像一種個人意愿對于社會的表達,而設計并非簡單的自我表達,設計源于社會,實質上是是一個試圖發現很多人都遇到的問題,然后嘗試去解決的過程。

而與 Paul Rand 的書不同,原研哉的設計理念更加強調作為人的感覺,在他看來設計師一個關于感覺的多元綜合體,人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五個維度的知覺,設計是針對這五種不同知覺的多重構建,這五種知覺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們彼此聯系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緊密,著重某一維度的輸入,可能引發其他四個維度的連鎖反應,感覺是一個綜合體,一種綜合的體驗,而設計就是利用這多維的知覺信息作為材料,刻意地在人的大腦中構建一種信息的建筑,這種復雜的工程通過對各種感覺的刺激,喚醒大腦中關于知覺的記憶,知覺通過記憶彼此聯結,感覺被進一步延伸和深化,進而形成奇妙的綜合體驗。設計是一個基于多維感覺構建復雜信息建筑的藝術,也可以說是一種關系的處理。

Re Design 展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日本設計師挾土秀平的作品——木屐,木屐由木板與木屐帶結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兩條突起用來支撐木屐的鞋底,被稱作「齒」,所以木屐在我的印象中都是踩起來硬邦邦的,走起路來咔咔作響的奇怪鞋子,但是看到挾土的設計,好像一瞬間就體會到了奇異的腳感,像秋天光腳走在松林里,甚至都不用親身體驗穿上這雙木屐,就能強烈地感受到腳底接觸松林地面傳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秋天的藍天、樹葉的沙沙聲、干燥的泥土味道、踩下去后散開的質感,甚至喚醒了我天生的對所有昆蟲及節肢動物的畏懼,害怕它們悄悄地從腳底下鉆過。一種奇妙的體驗就被這樣一雙木屐所喚醒,根植于腦中關于秋天的印象,被一種奇特的觸覺喚醒,仿佛一瞬間就被推進另一個平行宇宙,回過頭來,眼前卻只是一雙木屐,一雙被再設計的木屐。

挾土秀平 - 木屐
挾土秀平 - 木屐

原研哉的設計

書中的后半部分,原研哉更多地闡釋了自己的設計理念,筆記里我就不一一展開了,挑出其中我最熟悉也最感興趣的部分講一講,也就是他關于無印良品的設計理念闡釋了。原研哉總結了四個字——無即是有,MUJI 從制造的源頭就開始進行簡化,極簡的設計貫穿了整個生產的過程,
作為一個消費者,不難發現 MUJI 的產品都是那些非常簡潔的產品。MUJI 的產品設計思路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審美傾向,而是通過其產品引發消費者一種全方位的體驗——不是「這個好」而是「這個就夠了」,一種克制到極致的體驗,滿足使用者最基本的需求,使用者使用 MUJI 的產品能夠恰好方便地完成他們的愿望就足夠了,不去額外追求產品本身價值之外的任何附加。MUJI 的用戶們在使用其產品時,體驗到這樣一種理念再開始去接受,反過來審視自身真正的需求和欲望,原研哉稱之為「欲望教育」,目的也是塑造足夠就行的生活方式,達到用戶更高層次上的接受

MUJI 地平線系列海報
MUJI 地平線系列海報

一些想法

《設計中的設計》第一章,原研哉就寫了他負責過的一個展覽,叫「Re Design」,通過一批設計師對于日常中我們司空見慣的一些物件進行再次設計,刻意模糊熟悉與陌生的邊界,重新用一種陌生的視角去看待熟悉的事物,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
讀完全書再回顧這一章,又能多出一些不同的想法。原研哉的觸覺展覽,用強化某種未被重視的感覺的方式,展現了設計在知覺多元性方面的可能性,他眼中的設計,是基于一種已知再去重新構建的過程,他說設計是構建一個信息建筑,連接不同感覺的卻是已知的「記憶」;基于已有創造的未有,或許這是更深入的反思和更高層次的思考。

書里還有很多有意思的部分,但是現在自己還沒有能把握到其核心,留到以后有機會再拿出來分享吧,也算給自己挖個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 當我們談設計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讀《設計中的設計》 作者:錢葉茂 01 — 導言 原研哉:無印良品藝術總監...
    葉茂在線閱讀 761評論 0 5
  • 最近剛開始準備托福,休息時練練吉他畫畫圖。下周就要開學了,發現自己不會同時地每日地多線程完成多項任務。有時候一件事...
    JoyeaC閱讀 7,199評論 0 12
  • 時常有人問我:每天寫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什么用呢?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因為連我自己都還沒搞明白寫作的意義。經過三天...
    曹靜鄭州閱讀 2,736評論 94 76
  • 前天晚上10點多接到學校通知今天上午市教研員要聽我課,由于月考趕進度,我已經把課講過了,所以根據進度很難選課,最后...
    RockyDragon閱讀 422評論 0 0
  • 這是我在南國度過的第一個冬天,一直以來,我都期待看一場南國的初雪,在歲歲花藻堂下共將棠梨煎雪。 夜色深沉,獨坐與窗...
    我是小五閱讀 464評論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