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打拼的那些年,因為忙,常常是周未在家附近的超市集中買菜,購買的時侯,幾乎不看單價、不看產地,也不大分得清是否應季,抓起來丟進購物車就走,有時結賬排隊花的時間比選購的時間還長許多。
有了小朋友,又不上班,為了安全起見,特地尋找大型超市,甚至前往香港,每周數次采購,這個階段我學會了仔細看產地、看是否有機或無公害,也會留意對比價格,挑選的時間遠遠大于結賬的時間,按老人家的說法:生活總算有了那么些精打細算、嚴肅認真的架勢。
孩子要上學了,我們搬了住處,在小區附近有個出名的城中村,據說周圍居住著近15萬的人口,城中村的街道自然成為一個活躍的集貿市場,吃的、用的,生的、熟的,各種維修服務的,琳瑯滿目。起初擔心小攤販賣售的東西不安全,每每經過,只是多望,卻很少停留。
一晃幾年過去了,記不清哪一天開始的,我幾乎每天都會去城中村的市場買菜,最應季、最新鮮的水果、蔬菜、海鮮不說,價格的實在確實杠杠滴,一來二去,結識的幾個菜販、魚販也由疑問、由討價還價慢慢變成了朋友,即使不買任何東西,打打招呼、見見面,也讓我感覺到生活的豐富和趣味。
去年開始我的買菜時間又沒有那么充裕了,匆匆忙忙的神色被她們留意到,結果現在的我隨時可以在微信里給她們留言要買的蔬菜、水果、海鮮,她們每天會留給我、或者會直接送到家里來。其中一個原來只賣生海鮮的販友,現在已經發展成海鮮、配料,生食、熟品一條鏈服務,而且還開了微店,生意紅火得不行。
? ? ? 社會的進步帶動著生活中每個角落的變化,買菜是一件的瑣碎小事,但它卻讓我明白所謂生活就是讓人接地氣,接地氣的日子才會有滋味,有滋味的存在著才不會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