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其實就是通過文字與讀者談話,通常,人們在聊天時,都會有自己的觀點與立場,或多或少都會希望與自己有著共同觀點的人有更多的交流,或者說服不同觀念的人轉而贊同自己。寫文亦是如此,一篇文章,往往都會帶有作者明確的觀點,然后通過各種表達方式說服作為讀者的你。好的文章,是能夠給人帶來指路燈一般的光明導向的,但想要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卻并不容易,在你試圖說服別人的同時,是否考慮過,你的文章能否說服的了你自己呢?
寫出一篇能夠說服別人的文章,不可或缺的是如下三個要素:
一、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寫文也是如此,自己都不愿意聽到的話,寫出來,讀者又怎么會愿意看呢?那么,怎樣才是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呢?比如:近些年不婚率、離婚率的逐年升高,婚姻、情感題材的小說、自媒體文章極受歡迎,深受情感困苦或者害怕受到情感問題的人們,往往渴望從各個渠道尋找感情寄托或是解脫方法。而這些文字中,能夠從深層角度剖析問題根源或者以自身經歷給予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的,往往被讀者廣而流傳。
二、豐富文章內容
寫文就像在畫一幅畫,首先我們應該畫出輪廓,繼而描寫出線條,然后填充顏色。確定觀點便是畫出輪廓,理清文章思路猶如描出線條,填充顏色便是我們所說的豐富文章內容。
你有沒有發現,書店里最好賣的永遠是各類小說作品。那是因為,小說通過故事的發展歷程,不僅表達了作者的觀點,更是給文章增添了幾分新奇。你是否又發現,比起空談大道理的文字而言,那些擺事實、列數據,舉例子的文章,更容易獲得讀者的信服。這些都是在豐富文章的內容。
三、選取有足夠說服力的案例
如果你說“媽媽說了晚睡不利于長高”和“研究人身高成長條件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晚睡不利于長高”,自然而然讀者會信服后者。或者你為了說明受到高學歷教育有助于日子過得幸福而在文章中寫到“因為沒有上過大學,小明過的不幸福”和“大數據隨機抽取了全國100個人,50人均是本科以上學歷,50人為低于專學歷,結果高學歷人群幸福感指數遠遠大于低學歷人群”,明顯后者對于“學歷高低影響幸福指數”更有說服力。
所以,擺事實、列數據或者親身經歷等等,有權威、能夠說服自己的案例,才有可能去說服他人。
其實作者與讀者之間,也是一場博弈。一個努力用自己的文字將讀者拉進自己的陣營,一個拼命掙開無數個拉扯自己的作者,只為找到最能說服自己的那段文字。論證的精彩更在于觀點是否有足夠的說服力,但是在努力說服別人時,你又是否說服得了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