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覺得講座是件不可錯過的活動,認為許多智慧都在其中,就像選修課一樣??墒墙裉靵砺?,發現不一定??!
主講老師,武漢大學的哲學教授。經主持人介紹,給人的形象,哲學的智慧大腦顱,在武漢還是小有成就的。以前覺得武漢大學是個很牛的大學,大師云集。可是我得改觀了,貴大的大師還是可以的,很接地氣。最起碼我們的馬克思講的還是很棒的。還想吐槽,聲音與年齡不符啊。(小說是寫不完世界的各種形象,故事的)
主講內容:笛卡爾的夢,笛卡爾的理論。
主觀感受,笛卡爾是一個臆想解釋大師,他腦袋里都是想這些感受,夢,違背常解的解釋嗎?該是是后人對他的誤解。
哲學的世界,還是比不上文學與人文的。我大法學還是可以的嗎。
主講地點,充滿文化氣息的的文化書院。是地古建筑方,木為材建古院輪廓,朱紅漆屋。鐵鎖朱漆兩門,孔丘之像持書行禮。走進大門(其實是有小門即側門),上了臺階,進去屋。梁柱于屋頂交錯。紅漆燈籠下垂流蘇,高低錯落的掛在房梁柱上;倆側的玻璃窗竹簾懸掛,窗次黑色半柱金字書對聯。最喜歡木桌,木椅子,高低硬度合適。
聽的人的反應,專注聽的;玩手機的。狀態的轉變,來的時候懷著期望,聽著聽著感覺不舒服。因為語言內容都不人性化。
我不屬于哲學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