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打卡,班班就在給我使眼色,當時還不太明白,直到班班在私聊里放鞭炮,才確定。我從小也算學習不錯的,但是語文一直是短板。慢慢的自己也對自己的文科失去信心了,所以這次能獲獎真的很意外,也一直很期待。
這兩天在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其中一章“把學習做成輕松的事”反復強調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文中介紹了一些學生的普遍情況,小學時認真努力讀書成績不錯,讀的越高慢慢的就力不從心成績也下滑,學習也變得越來越吃力。作者認為這是沒有從小大量閱讀課外書的結果,因為小學時候學的東西簡單,但到初中高中隨著學習知識越來越難就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來支持。學語言需要有語感,寫作文也需要有寫感,哪怕是數理化的學習也需要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支撐。
這說得不正是我嗎?我還記得小時候一次上課時看課外書被老師看到,下課后被要求面對著墻壁把書給撕了(還是問別人借的)。雖然上課看小說是我的錯,但看課外書是壞小孩的思想已經在那時被種下了。之后學習緊張,課外書更被認為是無用的書。現在想想我語文不好,寫作不好,估計都跟這有關。
遇到貓叔和小灶群的親們后,在大家的帶動下看書寫晨讀感悟。之前有咨詢過嘉樹和春華姐如何寫作的,但自己沒有閱讀基礎,連問什么都不知道。剛開始也焦慮,貓叔推薦一本書就買一本,還跟奕晴抱怨過沒有電子版的書國際運費太貴了。
現在不會這樣了,會按照自己的節湊來,看書注重理解,不是速度。寫文注重結構,不是長度。晨讀注重實踐,不是聽過就好。深刻體會到了“慢慢來,比較快”。知識靠積累,學習永遠都不晚,無論基礎如何,不要給自己設限。感謝小灶的親們,貓叔,奕晴,朗朗,班長的鼓勵,晨讀的啟發,還有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