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譯文:有子說:“信之所以接近于義,是說可以重復的哪些(言外之意,不可重復的則非義也);恭敬接近于禮,是指可以遠離恥辱的部分;由于信與義、恭與禮的含義很近,所以亦可將信與恭作為我們行為的標準吧。”
有時候,總是覺得古代人很傻,為了一個承諾,可以付出半生的辛勞,甚至是孩子的生命,自己的生命。這樣的歷史故事太多了。讀到有子的這句話,似乎有所感悟了。
“信近于義,言可復也”信約的內容必須符合正義,這樣承諾的東西才可以去踐行。只要是我們所許諾的東西是正義的,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守自己的諾言。古代人正因為信奉這樣的“信”,才會流傳下來那么多的故事,反觀現代人,確實聰明,聰明到,將所建造的房子放入竹子,將吃的東西放入各種化工原料,這就是他們所認為的聰明,但是這種聰明卻背離了“信”。沒有信,更不會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