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映照江面時,真是天色合一。橋梁是渡人,亦渡己的工程。
一個人從呱呱落地那刻起,就不斷地努力,努力地成長,從簡單的動作,到模仿父母的動作,逐漸形成自己的習慣,可以說父母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下一代的成長。三字經(jīng)‘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就是初心的形成過程,接著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不同階段的塑造,進而形成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雖然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扎根于心底那份初心是不會變的,淳樸厚道,奸詐忤逆顯于面相,這個在曾國藩的《人鑒》中有過論述。
從歷史的長河流淌的日月里看,古往今來的蕓蕓眾生,從黃帝到堯舜禹,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無不是以一顆初心拼搏進取而奪得自己的地位,成就霸業(yè)。其中,也不乏奸逆、貪贓枉法之人,也許這也是他們的初心。我不是哲人,也不是社會評論家,沒有必要去評價某些人的初心,只不過是借此說明一個具有初心的人,他會以各種外在表現(xiàn)將其初心顯露出來。
作為一個具有中華美德的人,他的初心就是走正確的道路,用其具有良心的行為去回報養(yǎng)育他的父母,回報養(yǎng)育他的社會;同時,他也會在行走四方的途中修正自己的航向,修正自己的思想品質(zhì),修煉成鋼,或者說百毒不侵之軀,成為一個具有良好品德的、可以為養(yǎng)育的父母,培育他的社會貢獻自己的能量。雖不能說樹碑立傳,但是能夠留下一頁文字,或者留下一段故事。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