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是干一件事最初的原因;人生在世,定需做事。當人具有意識之后,此時世界是怎樣?即“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已經初步形成了自我認識。做事之前,你是否刻意想初心這個問題?其實,在此刻每個人潛意識都會去想,即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做任何事之前都無法回避的。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是處理問題的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前二者屬于認知層面,而認知層往往能夠深刻影響實踐層,因此處理好這個隸屬于“為什么”中的初心對于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舉個例子,求學階段,很多人不知道為什么整天上學,放學,考試,放假......自身的一切行動仿佛是被他人控制,隨波逐流,我想這些人在自我提升上肯定不如盡早明白這個問題的同學的,明白求學的初衷是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自身渴望提升對世界的認識,增長知識,并以此為初衷,那么他一定會如饑似渴,生怕學少了不夠用,因而孜孜不倦的去努力,在學業上有所作為。由此可以看出,越早解決此問題的人,越會明白生活的方向,并針對性地采取行動,成功的概率才會提高。
需要說明的是,初心一定是積極的,正確的認知和觀念,其是一個褒義的詞匯,具有一面性。
說到自身,我是在結束學業生涯不久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積極尋找自身的初心,之前沒有初心的狀況是焦慮的,迷茫的。可我最終仍找到了初心——開心快樂!并把這個作為我做事情的參考,目前來看,具體展開到當下階段我初心是不斷學習去提高自己,增長經驗和技能。如果做不到,我會不開心,一天下來反思,倘若毫無所獲,或做的很少并效率低下,晚上是會睡不著的,雖然外界環境(特別是現代社會)對你所做之事的影響可以用惡劣來形容,然而這是必須要克服的困難。因為像初心這樣本源的問題,是需要極其安靜的環境來梳理定位。如今,焦慮和壓力大肯定有,但是,迷茫的問題好了很多,生活算是有目標。
初心并不是做事具體的行動細節,相反是寬泛的,模糊的,抽象的想法。但是,一切細節上的行動計劃都必須以其為準繩。需要注意的是,最高層級的初心往往最為簡單,比如幸福,金錢,親情,愛情......但是,在自身所處階段下的初心應該與當下做事的最高目的吻合。以我為例,我畢生的初心是開心快樂,但是我處在結束學業后就業之前的初心是增長經驗,學習知識技能,這個初心會長期保持不變,起碼在5到10年內不會改變,可以看出,初心一般很穩定,不會在短期改變,因此可以作為此階段做事的參考。而且,階段內的初心與一生的初心緊密連接,階段內初心的完成狀況決定一生初心的質量。
對于組織和團體而言,初心代表了愿景,使命,宗旨......是整個團隊最崇高的目標,當然,從本質上來看,盈利是最為重要的。既然初心是好的,盈利也算是理所當然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貫穿了人的一生,也貫穿了生命的各個細小的階段。只有找回初心,才能找回自我,才會有所目標,并能夠為具體的方法論的制定奠定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