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詡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但是今天我發現,我過去的學習可能是“假學習”。
簡單統計一下我一天的信息輸入:
1,新聞:20-60分鐘
2,群聊/朋友圈:40分鐘以上
3,公眾號閱讀:30-90分鐘不等
4,得到專欄:20-60分鐘
5,微課/喜課:60分鐘
6,讀書:偶爾會拿出半天讀完一本
統計:我每天花了3小時以上用于“學習”。
現狀:低水平重復,我并沒有變成超級大牛。
我發現我最大的問題是:完全喪失了學習的自主性。上述那些“知識”,往往被公認是有價值的東西,它們就在那兒,手機一點,我就可以沉迷其中,享受“學習”的快感。我的時間精力,已經趕不上它們被生產出來的速度,但是我又不想錯過。因為它們太強勢了,我是被吸引過去的好嗎。它們是社會上頂尖人物光環所籠罩的“優質思想”,每學一點我都仿佛獲得了智力上的提升,仿佛離金字塔頂部又近了些許。
然而這些都是錯覺,因為這都是被動的學習啊。
被動學習,不如主動學習之萬一。因為它們是碎片的,不成體系的,無法學之即用的,消耗注意力的,學完馬上就會忘記的。反之,唯有主動探索一個具體問題的全部,才能建立整體認知。就好比你渴了找水喝,很暢快對吧。但是你好端端的在街上走路,突然一個彪形大漢把你按倒在地,給你猛灌農夫山泉,你覺得這滋味會不會很甜?
今天花1小時收集了自媒體運營方面的幾篇干貨文章,做成思維導圖,原先散亂無章的思緒,一下子縱橫阡陌,暢通無阻。原先我沒學嗎?NO,我很積極的在吸收,有時吃飯都要刷好幾個公眾號。但之前碎片式的看了不下幾百篇自媒體方面的文章,我依然全無概念。
所以你看,被動學習一整天,不如主動學習的一小時。
如何主動學習?
有完整的攻略嗎?
有的。
請參考我昨天文章:更具有主動性的——整體性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