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譯文:
“Blender”是一款免費的3DCG制作工具。你可能會覺得:“(制作)3D在經濟上和技能上的門檻都很高......”,但是,不用擔心,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中,在使用Blender制作一個模型的過程中,跟大家一起學習Blender的基礎知識。
在本章,我們先來看看Blender的強大功能,以及它非常特殊的操作。
前些日子,Andy在他的教程(原著作者的同事Andy發表過一個使用Vuforia制作AR應用的教程)中提到了“Blender”。3D和AR配合在一起使用真是很不錯的選擇!因此,如果掌握了3D建模的方法,那么我們就可以開發更多更有趣的App了!所以,即使是至今“從來都沒有接觸過3D制作”的朋友,也一定要來挑戰一下自己哦!
目錄
- Blender是什么
- 首先我們要知道“超獨特”的使用方法
2.1. 畫面構成
2.2. Blender的核心——3D View
2.2.1. 模式的切換
2.2.2. 鼠標操作
2.2.3. 空間坐標
2.2.4. 視角的轉換 - 本章總結
1. Blender是什么
這個問題從剛才開始就一直在說——Blender是一個開源的3DCG制作工具。
依靠世界范圍內許多優秀程序員的持續開發,Blender做到了不斷進化,而且,最重要的是,完全免費!并且功能強大!使用Blender,居然可以做出這樣的高品質作品:
Blender Demo Reel 2013
注意:點擊之后會播放動畫
...厲害吧...而且是免費的...
所以呢,我感覺,使用“Vuforia + Unity + Blender”這一組免費軟件組合,就可以做出非常不錯的AR應用。這對于個人開發者和小公司來說,真的是個福音。(但是,根據開發的規模不同,需要確認許可權限)
最新版的Blender可以從其官網下載:
blender.org – Get Blender*http://www.blender.org/download/get-blender/
Windows版的安裝方法請參考這篇文章:(原文中的鏈接,還沒有翻譯)http://blender.jp/modules/x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77 。Mac版的Blender下載后直接解壓,然后從解壓后的文件夾里找到“Blender.app”,雙擊即可直接啟動。
啟動之后會顯示這樣的畫面,屏幕中央的圖片會根據版本不同而發生變化。
2. 超級獨特的操作方法
初學者覺得Blender很難的最主要原因,應該就是Blender中那些“非常特別的UI和操作”。在我們開始實際工作之前,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再順便感受一下Blender的獨特之處吧。
2.1. 畫面構成
默認設置下啟動Blender之后的主界面是這樣的:我先大體介紹一下界面里的幾個部分。(下圖是原文中的圖片,與最新版2.78c幾乎沒有差別)
- 情報バー(信息View):這個比較普通,可以進行保存或者用戶設置
- 3D View:對3D對象進行各種操作的地方,是我們的主要工作場所
- Outline View: 用來顯示各個對象之間的階層關系(類似于Unity中的Hierarchy面板)
- Propaties:攝像機、燈光和物理計算等等,很多要素的屬性都可以在這里操作
- Timeline:給動畫添加關鍵幀的時候會用到
(上面這幾個)View中都包含一個標題欄,標題欄中有各種按鈕,View不同的話其中的內容也會不一樣,在標題欄的EditorType(一個列表)里,可以切換View的種類,我們現在使用最初的默認設置即可:
我估計大家看到“有這么多要操作的地方”,心里已經開始打退堂鼓了。但是,我們現在只會用到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大家別擔心。
2.2. Blender的核心——3D View
很多主要的工作都是在3D View中進行的。屏幕中央的立方體就是所謂的“網格對象”。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它的形狀來制作各種東西。接下來,先讓我說明一下,動手之前超級!超級!基本的事項。
2.2.1. 模式的切換
通過Tab鍵可以在“Object Mode”和“Edit Mode”之間進行切換。在不同的模式下,我們可以進行的操作也是不一樣的:
- Object Mode:移動對象的位置,改變對象的大小。主要用在調整位置關系,添加或刪除對象上
- Edit Mode:主要是編輯網格對象自身,改變形狀等
其他還有幾個模式,等我們遇到的時候再慢慢講。給對象造型的工作,主要都是在Edit Mode下完成的。
2.2.2. 鼠標操作
大家可能會想:“難道鼠標的操作跟平時還不一樣嗎?”答案是:確實有點兒特殊。
具體來說,鼠標操作竟然是:右鍵抓取對象,左鍵確定操作,好麻煩!但是,因為使用頻率很高,所以大家很快就會習慣。(注意:這只是3D View里的規定,在其他View中依然以鼠標左鍵為主)
順便說一下,被選中的對象或者點,線,面(在下一章的建模篇中會提到)會變成橘色。鼠標滾輪可以通過滾動來擴大或者縮小View的視點,按住滾輪并拖拽鼠標的話,可以讓視點的朝向不斷改變。
2.2.3. 空間坐標
3D需要一個立體空間。大家可以看看左下角的坐標軸圖標和所選對象的坐標軸。紅色箭頭是X軸(表示橫軸),綠色箭頭是Y軸(表示向內),藍色箭頭是Z軸(表示縱軸)。
在其他的建模工具中,Y軸表示縱軸,而Z軸表示向內的情況比較多,所以,從其他工具切換到Blender時可能會有點兒糾結。
2.2.4. 視角的轉換
我們必須時不時地從各個角度觀察一個對象,這樣才能判斷這個對象是否已經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小鍵盤區的數字鍵方便地進行視角轉換。
注釋:
0 -> 攝像機視角
. -> 回到選中的對象
1 -> 從正面觀察對象(Front View)
2 -> 向下旋轉15度
3 -> 從側面觀察對象(Side View)
4 -> 向右旋轉15度
5 -> 透視投影/平行投影之間的切換
6 -> 向左旋轉15度
7 -> 從正上方觀察對象(Top View)
8 -> 向上旋轉15度
“+” -> 放大
“-” -> 縮小
上面的內容不用死記硬背,在使用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記住。
另外,在使用數字鍵5時,只要記住有沒有遠小近大的感覺就可以了。比較接近現實世界的是透視投影,但是,我們建模的時候,使用沒有遠近區別的平行投影會比較容易操作,所以我在這里推薦大家選擇平行投影。
在很多筆記本電腦上可能沒有小鍵盤,這時我們可以從“信息View”的“File”中打開“User Preference”,然后在Input標簽頁中將“Emulate Numpad”設置為ON,這樣就可以讓普通的數字鍵和小鍵盤具有相同的功能了。
本章總結
本章暫時就先到這里,大家感覺怎么樣呢?
大家可能會感覺現在“還啥都沒做呢”,這個階段有點兒無聊啊。但是,我希望咱們自己動動手,熟悉一下各種按鈕,找找使用Blender的感覺。在下一章里,我們就會切入正題,開始實際的操作了!所以,請大家期待下一章“建模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