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用花來形容女人的是天才,第二次用花來形容女人的是庸才?!蔽曳浅2毁澩@句話,因為花兒確實最能代表女人也最能形容女人。每個女人的個性就像各種不同的花,而且一個女人的不同階段,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才會有“20歲的女人像蓮花--嬌艷欲滴;30歲的女人像玫瑰--芬芳迷人;40的女人像牡丹--大氣磅礴;50歲的女人像蘭花--從容淡雅;60歲的女人像棉花--溫暖平和”。
看到《花與母親》這個標題時,我就有很想寫一寫我母親的沖動。我和我母親的關系不咸不淡,沒有我妹妹和她那般親密。我歸根于從小不在母親身邊,7歲前是在爺爺、奶奶和爸爸身邊長大的。7歲以后,我母親才把工作調回來和我們在一起。我還為此看了日本作家五百田達成、櫻場江利子寫的《完美母女關系的私密》,想從中獲得怎樣和母親親密相處。里面有一章節是說把母親當作普通女人,不用事事都向她請教,因為她也不是什么事都懂的。還有一個章節是說把母親當作上司,該尊敬時尊敬,該匯報時匯報,該討好時討好。最重要的是“做一個離開母親也能過得很好的人,才是對母親養育之恩最好的報答”,我想我做到了,而不是成為媽寶,該出嫁時不嫁,到了三四十歲再來互相埋怨。
我母親是個精明、能干的女人。她十幾歲就在生產大隊幫忙管帳記工分,再大一點時,也就是十八九歲,就離開外公外婆,來到四五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謀生了,那時不比現在,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去找工作并不容易,她當時從祁陽到江永,從農村到縣城,從江華橋頭鋪公社調到江永廣播電視局,一路走來并不容易。那個時候我還沒出生,或者說還小。母親一兩個月才回來看我一次,有一次用半個月的工資為我買了一雙小皮鞋和一條裙子,在我哺乳期間是帶在身邊的,那時為我請了個保姆,每個月的工資有一半是付給保姆的。
聽母親說起一件趣事,說我是怎樣斷奶的,保姆有個女兒十幾歲,也經常幫她母親帶我的。小女孩貪玩,有一次和她的幾個朋友坐著煤車帶我出去玩,帶出去一天一夜。回來時我成小煤球了,母親的奶也脹斷了,估計也是著急上火吧!而我以后,只要有人抱著往煤車那個方向走,我是一定會嚎啕大哭的。那時候的母親是杜鵑花,即使條件艱苦,也開得漫山遍野都是。
我的母親按現在的話來說,是職場精英,那時候沒有什么財務總臨,注冊會計師之類的說法。但縣里廣播電視局,包括下面鄉鎮分局的工資、獎金發放,還有出差報銷金額,過年過節的慰問金及禮物采購,局里的有限電視收入,廣告收入,點歌放碟的收入。都是靠我母親一把大算盤噼里叭啦打出來的,那時候沒有電腦辦公,更沒有什么金蝶軟件之類的。我母親那時候有165CM的身高,一雙大長腿穿什么都好看,而且瘦,只有110斤左右。留著及腰長發,但不會像現在這樣,或披著或電個大波浪什么的。她那時候是一條光溜溜的大辮子,年紀稍大,就是盤發。只可惜我們姐妹倆誰也沒遺傳到她腿長這個優點。倒是我妹妹臉形五官都像她,也留著一頭長發,我則留短發漂亮。
從30-55歲退休,她的職場生涯也是蠻順風順水的,在局里人人也都是陳會陳會地叫得蠻響亮的。退休時,還是以公務員的身份退下來的,是拿財政工資的,局里面退休拿財政工資的沒幾個,也算是對她這么多年工作兢兢業業,不出差錯的一種獎勵吧!這個階段的母親是精明、優雅、強干的百合花。
在我父親下崗期間,她沒有嫌棄我父親,反而是利用早上上班前那段時間,幫著賣包子、饅頭、稀飯來維持這個家的日常開支,這一賣就是十年,每天五六點鐘時起來熬稀飯,我父親則是做包子蒸包子。然后兩個人兵分兩路,我父親是騎著單車,車把手上掛兩個大鐵桶沿街叫賣。而我母親則是在政府大院下坡那兒擺起了路邊攤,一個爐,兩個鍋,都要雙手捧著或提著走一里路,每天得一兩個來回,風里來雨里去的。那時我讀初高中,不懂事的我還覺得自卑呢!現在想起來,我真是不懂事。冬季時我們家就不賣早點,而是做榜鴨和臘腸臘肉賣,這個算是我們家的家傳生意了,從我老爺爺手上傳到我爺爺手上,再到我爸爸手上,那時候一個冬天下來,我們能賣一萬多呢!二十幾年前的一萬多和現在的一萬多可不是同一個概念。就是這樣,我媽媽把我們倆姐妹和我表妹都供上了大學,而且在縣城中心地段蓋了一棟四層樓高的單項家獨戶。在家庭里,我母親是木棉花,木棉花是英雄花,她是我們家貢獻最大的英雄。她和我的父親都是一棵樹,支撐起了這個家,而我的母親是一個會開很多漂亮花朵的樹。
現在母親已經66歲了,日常的生活也就是早上散步,晚上跳舞。下午打麻將,帶帶外孫和外孫女,她的身體依然挺拔硬朗。她現在常住我妹妹家,一來妹妹妹夫都上班,而我現在是全職媽媽,二來和妹妹合得來,兩個人每天有說不完的話。而且小區大,玩的老人多。每次我去妹妹家,什么事都不用做,舒舒服服等吃就好了。母親60歲以后,我覺得她更像棉花,給子女帶來溫暖舒適的感覺。
母親一生如花,愿她長壽安康,有個好身體安享晚年,有個好心情天天開心!
無戒寫作訓練營三期第六天,學號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