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在當班主任的時候,我特別喜歡研究問題學生,當別人口中的問題學生在我手中,最后能夠變得不再那么問題,并漸漸愛上我的時候,我會特別激動和高興。當然也曾有搞不定的學生,那是因為我實在不懂他們的世界。
今天看了一部《看起來很美》的兒童電影,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方槍槍的孩子被他的父母早早地送進了寄宿制幼兒園,他曾經很努力地想得到老師的肯定——小紅花,可是他努力了,老師卻沒有發現,唯一得到的一朵小紅花還是一個高干來看望自己孩子得來的。于是他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欺負人、搶玩具、散播謠言的方式得到老師的關注,最后卻導致了沒有人愿意理他,一個原本非常活潑快樂的孩子最后變得很孤獨。影片給人的感覺帶有一點灰色,還帶著一份哀傷。我以為我自己了解問題兒童,看來我并不了解。影片很好地體現了問題兒童形成的過程。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都是非常可憐的孩子,因為他們是被我們遺忘的世界。
“被遺忘世界”的問題之一是來源于家庭:缺乏愛、缺乏安全感、缺乏陪伴、缺乏被認可,很多問題兒童都存在這個問題,方槍槍也不例外,他渴望自己的爸爸媽媽來看自己。
我曾經的單位是一所小學就寄宿的學校,我一直都沒覺得這是個問題,長期任教高年級的我一直覺得孩子習慣都還挺好的,我一直以為從小就寄宿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較強,當然也許這一點并沒有錯,只是我沒有看到隱性問題。直到我的現任校長跟我們說:“哪怕延緩學校的發展,也不可以違背學生的成長規律。”這句話是在有人勸他在小學部開設寄宿制學校,這樣可以擴大生源的背景下,他說出的這么一句話。我當時聽了就很疑惑,寄宿孩子的成長有問題嗎?直到看完這部影片,我才知道,寄宿制孩子的世界是有多么讓人憐愛。
(1)在需要被愛的年紀缺乏愛
曾經的同事告訴我,每一個一年級寄宿的孩子差不多都要哭一個月,哭到后來麻木了,也就不哭了,選擇接受現實,唯一慶幸的是曾經的學校擁有一群很有愛的教師,他們想方設法地給孩子們歸屬感和安全感。我們知道孩子上幼兒園,一般情況孩子會哭上一周,而從幼兒園到上小學,按照孩子的年齡來看是大了,可是面對寄宿會哭上一個月,這是一個基本數字,也就是有些孩子還會哭很久,為什么?因為在這個階段,他們需要安全感,他們還沒有完全建立自己的安全感,他們需要愛,他們需要爸爸媽媽的疼愛、關心和呵護。可是在這么一個物質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事業,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求。甚至孩子們周末回到家的時候,陪伴他們的是電視機和電腦,不要怪孩子們為什么那么迷戀電腦游戲,一切都是家長給的。所以我呼吁家長,請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愛,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因為他們真的需要,工作重要,但是孩子缺失的愛,家長一輩子都無法彌補。家長們總覺得等有錢有閑了再去陪伴。對不起,長大后的他們已經不再需要你的愛和安全感了。
(2)他們需要融入圈子
當孩子通過哭的方式得不到的時候,他們需要面對和接受現實,他們得去交朋友來更好地在學校里生活,他們得愛上這里,他們需要同伴的愛和老師的愛。有些孩子會很好地融入集體,有些孩子就成了方槍槍,因為他們的特立獨行,有著自己的想法。依然以游戲為例,為什么怎么戒都戒不掉孩子游戲的問題,其實不光光是游戲設計本身的問題,還有孩子朋友圈的問題。當大多數孩子的周末都是在游戲中度過的時候,他們的朋友圈談論的內容也是和游戲有關,哪怕一個周末擁有正常陪伴的孩子,他想融入這個圈子,他得有談資,所以他也會去接觸游戲讓自己更好地融入圈子,否則他會變成特立獨行者,會被孤立。不要怪孩子,這一切都是家長的選擇而造成的后果。如果是你,你也會這么做,畢竟特立獨行的成人到底有多少。
“被遺忘世界”的問題之二是來源于無奈的教師。方槍槍最終的孤獨是因為他融入不了那個集體,為什么融不進集體,是因為那個集體的標準都是統一化的。他達不到標準,最后成為問題學生后,結果大多數都是被遺忘,可是這無法怪老師。
(1)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當我們家長養育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頭疼,不知道怎么培養,養兩個的時候,更頭疼。而教師要面對45個班容量學生的時候,他能否照顧到所有的孩子?如果他要照顧到所有的孩子,他會選擇制度化管理,讓孩子們遵守制度,從而可以讓自己更好地管理超大的班容量,所以老師無法全面地照顧到每個孩子的個性化發展。是,孩子個性化發展需要老師的培養,更重的是靠家長自己去發掘,并給予長期的肯定。制度的出現是必然的,也是無奈的。
(2)老師為什么會使用制度?因為老師也是從制度里出來的。我們本來就被制度框定了棱角,想要跳出這個框架,很難,需要老師時刻地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對孩子充分的關注和愛,其實老師也很不容易,做一個優秀的教師更不容易。
此時此刻,我腦海里出現的是曾經被我遺忘過的學生,我真的沒有了解他們內心真正的世界,因為我不懂他們,所以我理解不了他們的行為,用制度去丈量是錯的。Dr.魏在家庭教育寶典中說到,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要接受孩子的情緒體驗,其實就是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從而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當他們的行為得到被認可,他們心里面就已經放下了一半不快樂的情緒,剩下的一半只需稍加引導就OK了。可惜很多人都沒有做到,老師和家長都沒有做到。
我希望未來的我可以更多地更好地去關注“被遺忘的世界”,他們應該成為社會上有個性的人,不給自己的這一生留下太多的愧疚。
愿每個孩子都能夠擁有屬于他自己的小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