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一聊寫作吧。
在簡書,我也是堅持日更了一段時間的。雖然也有想過,是不是不要日更這樣強迫自己,寫作是給自己寫的。但是我本人呢,有一點拖延癥和強迫癥。如果不稍微約束一下我的話,大概簡書可能會逃脫不掉被刪掉的命運。因為稍稍的強迫癥,所以就會每天寫一些東西。雖然有的人覺得這個沒有用,但我覺得,每天找一些時間思考一下自己今天干了什么也挺好的。我很喜歡一個油管UP主。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劍橋生物系小姐姐,最后畢業考考了全系第一。她每天起來就會整理一下自己的偶然迸發的靈感和想法,每天花一個多小時,甚至有時候會寫出一小篇報告書。當然,這是她日積月累下的結果。每天有意識的整理,有意識的強化學習。她才會有這種隨便個時間就能寫出報告書的能力。
之前看到有人說,寫了這么久的文章,好像還是沒有什么進步。
可是大家講的那種方法都有認真的試過嗎?真的有好好的分析堅持下去嗎?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和最開始的自己做實驗對照組的對比之后再來看,是真的沒有進步,沒有收獲嗎?如果沒有自己想象的多再來改進吧。
我們學校有開設寫作課程,教授大家如何寫學術性的報告書論文之類的東西。
這種老師們一遍遍提煉出來的東西真的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我幾乎沒有做到過。教授講說要,先定范圍;然后縮小到具體的點,關于這個具體的點進行展開;查找資料。設定文章的中心句,題目等。然后寫概要。然后寫初稿。然后修改。一篇文章至少修改四次。
在寫初稿的途中是不能對初定概要進行修改的,所有突發奇想都可以記下來然后留到修改時再來做決定。
但我吧,就是一個思維非常發散的人。是一件好事,也是一個不太好的事情。說好聽一點,我是把修改融了一部分在初稿中,說直接點就是,不進行一部分修改。
我也準備每天都整理整理能寫進報告書的東西。大學教授就是厲害,每天換著樣子讓我們寫(雖然還是比較短的那種)報告書。
最后,還是希望我能每天認真整理,培養好一項必須技能。加油(??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離騷》第97句。結合上下文可理解為:道路又窄又長無邊無際,我要努力尋找心中的太陽。表達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積極求進心態。
現在一般引申為:不失時機地去尋求正確方法以解決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