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洛龍區第五實驗學校? 寧燕利
? 我出生在充滿藝術,卻樸實無華的農村。骨子里帶著與生俱來的“勤勞”,當我帶著農具走進田里,莊稼被我侍弄的服服帖帖規規整整,收成自然不用提,地頭街尾總能聽到長輩的贊許“真是一把好手!”“勤勞”帶給我一種自豪感,讓我總是充滿自信?!爸灰?,結果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我的“勤勞”在“結果”中得肯定,因此,我總是開心的, 無畏的。時光荏苒,我的身份與角色已不再是以前,如今我所面對的每棵“幼苗”,不但生命力旺盛,而且每棵都性格獨特。在面對他們時我變得心細如發。同時,我渴望自己能夠變得智慧,變得溫柔,變得簡單――
? 7月22日,在班主任群里看到領導發的一條信息,拿出自己“實實在在”的經驗與所有班主任進行交流分享,為新學期做準備。當時我的心里閃過一句話“哪有什么經驗,不過是實實在在地做著一些平平淡淡的小事而已”。我的性格與以往已經截然不同了。
? ? 王延可老師在參加教育敘事培訓時,給我發來了這樣一句話“你(學生)虐我(老師)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戀”,當時我正在讀晚唐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我開心一笑,不是洛陽地邪,是世事好奇妙啊!大家都知道李商隱的《無題》是一首愛情詩,整首詩透著刻骨的相思,真切的表達了對愛情的堅貞與執著,加上延可老師發來的這句話,我的腦海里立馬浮現出一副副與學生相處的畫面。點點滴滴,樂也是樂,苦也是樂了。
? 記得剛接一年級時,為了給孩子留下一個好印象,偏愛時裝的我換上運動裝,為了教好第一課《我是中國人》,特意買來紅色領結的襯衣,非常不符合年齡的顏色,朋友問起不好意思的說:“本命年,得穿紅色!”不知不覺發現衣柜里有好幾套是為了學生而買的衣服,雖然現在穿不了了,但每每看到心里總是高興的。
? 常說:不忘初心!
? 我進學校的初心模糊了。但是,現在的我越發的喜歡這份工作了。
? 一直帶著低年級,在與孩子相處時,孩子們的很多瑣事碎事,我總能不厭其煩地為其解決。我并不覺得自己是好脾氣的人,但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我變得越來越溫柔了。 人與人的相處中更多的是很容易看清別人,而看不清自己, 但是,教育這份工作,讓我看清了自己,也變得越來越簡單。
? 我一直羨慕一種獨特的氣質——“向內探索,與人無爭,與自己對話,不與內心抗爭”。也許需要我用一生來修。
? ? 面對班里一群性格不同,陽光燦爛的學生,做一名老師,我只能用心的為孩子們做一些“小事”。 走到他們中間,與直率熱情的孩子打成一片,與感情豐富的孩子進行溝通,與踏實穩定的孩子建立信任,與不善交流的孩子成為朋友。 于是,我成了一個比較“護短”的班主任老師。在校園里,我“警告”那些稍微大些的同學不準欺負他們, 夏天早早的到教室為他們打開空調,冬天叮囑他們穿厚點兒,春天約他們一起去看花,秋天告訴他們及時享受豐收的喜樂。
? 我始終以為做好一件事是“本分”與“底線”,能做好一件事是“用心”與“自覺”。
? 合理的“選擇”與“安排”有助于班級的良性發展。五十人的大家庭,“當家”不容易,更何況還五十個性格各異的孩子。為了讓大家團結和諧,在處理班級事務時,要“公平”得明顯,要“愛”得溫柔,要委婉得“尊重”,還要支持“民主”,才能走進每個人的心里。談何容易。班級的“角角落落”,憑一人之力,似乎難于平衡。選擇“合適”的助手,安排“合理”的職務,一定是最好的辦法。良好的“口碑”是“被選擇”與“被安排”者的基礎,必須通過大家的“考核”。那些樂于幫助他人的,會化解伙伴小矛盾的,積極參加勞動的,組織大家學習的,集體榮譽感強的孩子,一定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 褪去“教師的角色”才能與家長更好的相處。因為自己是一名媽媽,所以每當家長會,不想讓他們聽到言辭激烈的言語?!氨还J的、能接受的、比較合理而向上的”是特意送給家長維護“面子”與“自尊心”的禮物。私下才是“推心置腹”的交流。為了讓每次的約談愉快和成功,還會做一些可笑的事,比如:打個草稿。不算壞事,效果不錯!也許,正是這些尊重,大家相處融洽。四五個家長竟十分默契的主動擔任起“小組長”,各自負責起七八個組員,有事自己先解決,不能解決的,會問:“老師,這會忙嗎?……”家長這般好意,我肯定是感激的,余下三五個“不懂事”的家長,我忍著讓著,該退則退,能進就進,不抱怨,不計較――
?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我相信“用心”是“收獲”最好的養料。在教育之路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只有用之不盡的辦法。用心就是自己最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