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這是楊絳女士對《圍城》的一句扼要點評。沒看《圍城》前,聽過這句話,以為“圍城”是指類似沒有得到前夢寐以求、內心無限美好憧憬,而置身其中時,發現遠沒有自己想得如意而困頓的狀態。
看完《圍城》之后,其實“圍城”可以有很多解釋,每個人都能想出一種合理性。但是我想談的是婚姻中的“圍城”。我一直在想小說結局很悲,若除去傳統文化因素和歷史背景,現實生活中婚姻關系里夫妻雙方的“精神圍城”該如何破除?
為了方便讀者理解,這里先簡單介紹一下《圍城》中關于男女主人公婚姻的故事內容:
抗戰伊始,在趙辛楣的引薦下,方鴻漸(男主)與趙辛楣、孫柔嘉(女主)、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同赴位于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由于方鴻漸性格等方面的弱點以及孫柔嘉布下種種的甜蜜陷阱,方鴻漸稀里糊涂地與孫柔嘉訂了婚,并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在趙辛楣的幫助下,方鴻漸在一家報館任職,并與孫柔嘉結婚。
婚后,方鴻漸夫婦與方家、孫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鴻漸辭職并與孫柔嘉吵翻,逐漸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婚姻是什么?
——婚姻,若非天堂,即是地獄。它可以是愛情的墳墓,也可以是完整人生的精髓。
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為什么會走上失敗?
首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從一開始這場婚姻便是孫柔嘉一個人操縱并完成的。方鴻漸對孫柔嘉不喜歡也不討厭,對她也未真正的了解。起初方鴻漸覺得孫柔嘉柔弱、沒有主見,但婚后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妻子其實很有主見而且掌握著她自己的命運和婚姻。所以他們婚后不斷的爭吵,吵著當初為何自己錯看了對方。
孫柔嘉的這種做法很聰明也很愚蠢。其實愛情中很多人往往會選擇偽裝,把自己丑陋、陰暗的一面隱藏起來。或刻意,或不刻意的隱藏都會在婚姻這個平臺上暴露出來。畢竟兩個人日積月累地相處,很容易把缺點放大,很容易失去包容和耐心。
李敖在回憶胡茵夢的時候說自己有一次回家無意間看到了因便秘而漲紅臉的胡茵夢,以往她的女神形象在他心里悉數倒塌。都說熱戀中的人會忘記對方的缺點,難道真的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嗎?
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很容易把對方投射成我們想象的樣子,假使這時候對方有所保留,而又非長時間生活在一起,我們便難以看清對方的本質。所以婚后在一起生活就原形畢露,這當然怪不了別人,誰讓我們想象力如此豐富呢。
書中說“結婚無須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資本了”。而我卻覺得婚姻反而比戀愛更來不得半點將就。有些人相親,覺得那個人“還不錯”,就嫁了。認為自己即便不愛他,但至少平平淡淡就夠了。一份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在我看來勢必是痛苦,也不能達到真正的平淡。等到發現你們之間的矛盾,爭吵一定不間斷。畢竟一旦結婚,可是要在一起生活五六十年吶。
知道他脾氣暴躁,結婚前就要想到日后他會不會經常對你發脾氣;
一個人的性格畢竟難改,如果你忍受不了,那就算了吧;
如果你選擇了結婚,他常常對你發脾氣就別后悔當初自己嫁給了他。
婚姻需比愛情更慎重,選擇一個你認為日后能互相了解、互相包容的人嫁了吧。
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族的事情。方鴻漸的父母封建頑固,看不慣新時代女性知識分子孫柔嘉,認為她不懂禮節,應該在家照顧丈夫而不是出去工作;而孫柔嘉的父母嫌棄女婿沒錢沒出息。從父母那里受到的氣自然爆發在另一半身上,雙方家庭的互看不慣,也加速了他們婚姻的失敗。方鴻漸在這樣的家庭下成長,養成了唯唯諾諾,沒有主見的性格;而對于孫柔嘉,她父母并沒有那么關心她,相比之下更偏愛他們的兒子,這也造成了孫柔嘉獨立而缺乏愛,她希望方鴻漸能愛自己并加倍關心自己。只可惜方鴻漸并不愛她的,給她的怨氣多于關懷。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在他性格建成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長大后的很多行為都是小時候經歷的投射。所以好的婚姻,也是要看家世的。
我有個朋友S小姐,她與丈夫結婚之后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她的婆婆是個刻薄而又可憐的人。刻薄是因為,據S小姐所說,他們家其實有不少存款,但她婆婆卻不舍得花錢。即使是大年三十,這個一家人該其樂融融的日子,她婆婆竟然連買來的年貨都不愿意拿出來給兒子兒媳吃;孫女想玩一塊錢就能坐的搖搖車都不給,這是得多摳啊【此處無語.jpg】。說她可憐是因為,她常常和丈夫吵架,而且很早就和丈夫分房間睡了。而她的公公和兒子關系也不好,一言不合就吵架。說到這里,可以想象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得有多壓抑。所以S小姐后來受不了了,堅持要和丈夫搬出來住。
大家可能會覺得他們搬出來住會幸福起來吧。
但結果并不是。
從上可以看出S小姐的丈夫小時候也是缺愛的,而且經常和自己的父親吵架。他長大后的行為中可能會帶有小時候的陰影,他會希望自己妻子理解他關懷他,并且不會像他的母親對待他父親一樣。但同時他又會時常扮演起小時候他父親的角色,動不動就對他妻子發脾氣。也許一次兩次,S小姐可以容忍,但是久而久之,他們不斷爭吵,S小姐時常想離婚。事后和好了幾次,但問題一直存在,時不時復發。
性格很難改啊,他們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兩人付出很大的努力。S小姐需要了解他的小時候,明白他每次發火背后真正的原因,然后再想辦法安慰他的情緒同時控制自己不跟著發火。他丈夫也需要不斷修補自己的內心。
看家世,不是看對方擁有多少財富,而是看他在一個怎樣的家庭中成長,并且對他今后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人生處處是“圍城”,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存在著永恒的困惑和困境。
我們不斷渴望沖出一個“圍城”,卻又不得不進入另一個“圍城”。
既然如此,
何妨不好好選擇一個婚姻的“圍城”,并好好保護它,用它來擺脫精神的“圍城”,
而不是鑄成精神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