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有一年西域部落送來一批羊,皇帝要將這批羊分給滿朝大臣。
可是,當羊趕來,大臣們卻犯了難,因為這些羊大小肥瘦不均,這怎么分能夠均勻呢?
有的人說抓鬮,有的主張殺掉,然后平均分配,這時候,輪到甄宇說話了,他說,分個羊何必這么麻煩,每個人挑自己喜歡的就是了。說完,甄宇挑了一只又瘦又小的羊牽走了。
其他人見甄宇如此舉動,都為自己的小氣而感到了慚愧,各自謙讓了一番,隨便牽了一只羊走了。
此事傳到了皇帝耳朵里,漢光武帝對甄宇的舉動也大加贊賞,還提筆賜字甄宇“瘦羊博士”。并且提拔他為太子少傅。
在分羊的小事情上甄宇吃了虧,而且是主動吃的虧,但他卻贏得了皇帝的青睞,贏得了滿朝眾人的尊重,他實則是占了大便宜了!
按現在說法,他就是一個懂得分享的人。
01
懂得謙讓的性格,是從骨子里就有的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有的人,到老了也不知謙讓,經常有這樣的案例,一些老人在公交車上,欺負小姑娘,非要姑娘讓座,有一位老大爺居然直接坐在姑娘的腿上,還有的扇小姑娘耳光,有人就質疑,這些老頭怎么就與女孩搶座位,怎么不和小伙搶座位?這明顯是欺軟怕硬嘛。
不讓座是不對,但也不至于去搶吧。而讓你是緣分,不讓你是本分,那是人家的權利,如果想要座位,也完全禮貌待人,和風細雨與人家商量才對。
善解人意的老人不會做出這種事的。我就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幕,一位年輕人要給一位老人讓座,老人說什么不接受,他說:“你們年輕人工作忙,也很累,我沒什么事,就是閑逛,你坐著吧。”
老人家一席話,感動一車人。
禮讓他人,是一種高情商,有些小孩子都知道。東漢末年,有一個年僅四歲的小孩,叫孔融,有一次他的爸爸端了一盤子梨子,孔融拿了最小的一個,爸爸問他為何挑了最小的梨拿,孔融說:“我比哥哥小所以就該分小的梨,”
爸爸說:“可是弟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要讓著她。”
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被后人傳為佳話。也是教育子女的良好范例。
02
人要懂得謙讓,懂得分享,不懂得讓利,人家何須讓你
一切跡象表面,這是一個互利互惠的時代。
蠻荒之時,人類靠簡單勞動,靠蠻力爭奪,弱肉強食,慢慢的,隨著環境的變化,人類不得已組成了一個個小團體,成立了社會,因為人從樹林走到草原,完全暴露了行蹤,時刻受到猛獸的威脅,人們也必須協同合作,才能對抗天敵,獵捕更大的獵物。人們必須分享自己的成果,才能共度難關。
商業時代,看似人人都在為自己謀利,其實也離不了協同合作。如果沒有利益,相信任何人也不愿意與你做生意。然而,人如果離開人,不會做成任何事。利益都是共享的。
李嘉誠曾經告誡他的孩子,如果有7分的利潤,你拿6分就可以了。要懂得讓利給合作伙伴。
李嘉誠的這種“甘愿吃虧”的做法,贏得了合作人的尊重,李嘉誠生意越做越大。
03
過于強勢就是在自絕后路,人該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
老子說: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
這句話的意思是,過于強勢的人,是沒有好結果的,爭強好勝,不知禮遇他人,早晚會遇到同樣強橫的人。
生活中不乏那些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的人。這些人總是以自己為中心,不懂得讓利于別人,這樣做的結果是最后變成孤家寡人。身邊不會留有知心朋友,害苦的還是自己。
04
懂得分享的人,總是喜歡拿出一些收入,與大伙分享。
一些人周圍不乏好朋友,那這個一定是一個懂得分享的人。曾經在上海灘名噪一時的杜月笙,他的成功之道就是散財之道,他靠散財建立自己的聲譽和人際關系網絡。對于有頭面的人他向來不吝惜錢財。
他從一個賣水果的小商販,成長為一個幫派大佬。能夠在上海灘呼風喚雨,在那種紛紛亂世,實屬不易。
杜月笙說:錢財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別人存錢,我存交情。存錢再多不過金山銀山,交情用起來好比天地難量。
一個人,要懂得分享,樂于分享,要勇敢地走出去,這樣才會天地寬廣。
俞敏洪說:“假如你有六個蘋果,你留一個,把其他五個分給別人,或許你當初分享的時候,你并不知道別人能還你什么,但你一定要分享;因為別人有了橘子或者別的水果后,一定會給你一個,因為他會記得你分給他的蘋果;或許最終你獲得的水果并沒有增加,不過你得到的是六種不同的水果,這里面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和提升。”
分享的樂趣無處不在,即使你分享一個微笑,別人也會還你一個微笑。有人樂于在微信群里分享紅包,因為他遇到了高興事,這樣的人是非常受歡迎的人,號召力也是非常的強。
懂得分享的人,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從來不會落下過程。鄰里朋友的關系相處也是非常和諧。他在生活中不會寂寞無聊。他永遠是快樂的。
作者:山峰奇美。歡迎關注,讓我們共同探討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