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分為吐槽碎碎念,想看“干貨”請直接下拉。)
初讀Scalers的文章是在去年。
當時剛考完三筆,雖然累得腦子發暈,還要馬上拖著行李往火車站趕,但心里卻很輕松愉悅,就跟打了勝仗似的。可天知道,那次考試我幾乎是半裸考,備考過程全是水,到最后一個月幾乎停止看書。 但走出考場后心里卻真的滿是成就感,看其他路人時都恨不得用鼻孔俯視他們。
為什么?因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你們這群凡人還在庸碌度日,而本人已經在往更高的方向努力奮斗了。如此不流于俗,如此積極進取,如此一往無前,簡直都快把自己感動哭了。那感覺,真是走路都在飄,膨脹得喲。
在火車站候車時,刷刷微博,看看大家的考試情況。然后,不知道從哪里看到一篇文章的鏈接,題目就讓我眼皮一跳。然后戳開。然后,臉腫了。
是的,就是Scalers的文章,標題我一輩子都記得——《要持續行動,不要自我感動》。
當時看完一遍還被虐得不過癮,一口氣看了三遍,臉也被打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好像條件反射一般,之后每次看到這個標題就會忍不住把文章翻出來再看一遍。(是的,我剛才又去看了一遍。)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很多人開始把Scalers當成老師當成偶像時,我卻在每次提到他時都忍不住有點牙根發緊,咬牙切齒的感覺。
這個“仇”,就這樣結上了。
之后倒并沒有開始大規模刷文,因為我記仇啊,我怕臉痛啊。只是了解了一下Scalers的寫文情況,還知道了他的成長會。目前還沒加入成長會,因為我還在記仇啊——開玩笑的,因為今年之前已經報了其他學習小組。明年或許就會加入,成為編號之一了。
鑒于S君的登場如此濃墨重彩,以至于知道他出書后第一時間就買了,知道他要開始全國亂竄巡講后第一時間就報名了。線下活動部分以后有時間再來聊聊,今天主要說說這本書——《刻意學習》。
《刻意學習》,我看到這書名的第一反應也是吐槽。因為前不久才看完那本很暢銷的《刻意練習》,而這書名又很有蹭熱點的嫌疑。
其實他自己也吐槽過這個,不過市場行為,為了多賣幾本,可以理解??催^書的人都會知道,這書其實還有更合適的名字,持續行動,也就是它的副標《持續行動讓你人生逆襲》。所以這就是傳說中的,主標負責奪人眼球,副標負責出力干活么?(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
書中內容是S君自開始持續寫作以來的文章精選,不再是松散篇目,而是按照一定邏輯排列成章,并且有一些補充。所以,與其說這是一本新書,不如說是S君對自己這三年來形成的思想體系的匯總。
S君的文章少故事,多論理,擅長用一層又一層的邏輯推理,把一些你知道但說不清楚的道理給說清楚了。這是最為吸引我的地方,但似乎也是飽受他人詬病之處。或許大家都習慣爆款雞湯文的調調了吧,突然正兒八經帶你燒燒腦就受不了。我卻是一看要開始講故事了煽情了就忍不住開始快進那種類型,多看兩篇就干脆不看了。只想大呼,雞湯兄,你就饒了老夫吧!
S的文章可以稱為燒腦,一方面是經過幾年的寫作積累,他的論理深度會比普通人更高一層,另一方面,某一個觀點他能做到從不同角度進行論證。所以看他的文章,不僅僅可以從議論結論中學到東西,也能從論述邏輯中有所收獲。
書里提到了很多關于學習和成長的概念及方法,現列出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幾點,試做闡述。
一、N階持續行動者
現在有很多在線學習活動,標題看來走的都是時間養成路線,7天,21天,30天,100天,等等。我自己的在線活動之路就是由這些內容起步的。不可否認,在完成了第一個100天后,心里的成就感確實很讓人膨脹。
可是有一天,突然有一個人跳出來告訴你:不,100天只是起步而已,你還應該有1000天,10000天,甚至更多。
這就是S的N階持續行動理論:以10為底數,N為冪,10的N次方代表能夠持續行動的天數。每個階段都有其特點和面臨的問題。
一階,10天。
一時激情的行動,待激情退去就很容易懈怠,直至停滯放棄。這是因為執行力不夠。
二階,100天,三個月左右。
初嘗持續行動的甜頭,但其實剛剛入門而已。雖然能積累一定經驗,但若止步于此,又將被打回原形。
三階,1000天,三年左右。
正式成為持續行動者。
以往也堅持過一段時間,但老是沒有改變?那很可能是因為堅持的時間還不夠。但當你把自己行動的時間單位提升至“年”,而不再是“月”,甚至“天”,改變就更容易看見了,格局也由此打開。
成功的持續行動,表示自己已形成慣性思維,這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能讓事情做起來更省時省力有效率,另一方面卻也是限制,過度依賴反而會局限可能性。所以在行動中需要適時調整,策略也好,認知水平也好,都要隨著行動量的增長而提升。還要注意,過度強調調整就會陷入靈活性的陷阱中。
“靈活性往往最容易出現在半途而廢的時候,有些人明明是做不到,卻說是為了靈活和自由,從而心安理得地放棄。所以生活中你總會看到一些人能為每一次的放棄找到理所當然的借口?!?/blockquote>S君如是說。
四階,10000天,30年。
個人而言,30年都相當于半輩子了。若能堅持做一件事情三十年如一日,當成大家。這有點像近幾年經常提到的“工匠精神”。與其說是打磨技藝,不如說是在雕琢時間。
社會而言,30年可以讓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都發生變化。現如今科技進步讓社會發展也成倍提速,30年后的世界會變成什么樣,早已無法想象。蘋果手機或許都出到38版了,但更可能已沒有蘋果了,甚至沒有手機了。誰知道呢?
繼續加冪。五階,300年,行動主體已不再是個人,而是群體,比如家族、企業、政權等。六階,3000年,以文明為發展主體。七階,30000年,人類史。
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概念時還是挺震撼的。我們常說時間無限,但自己的時間格局又往往局限于很小的范圍。如果能站得更高一點,看得更遠一點,再回頭審視我們的生活,或許能讓我們更好地看清眼前風景的意義。
另,突然發現讀牘小組似乎一不小心就奔上了持續行動這條路。最開始的規劃并沒有考慮時間這一項,而是準備了很多閱讀主題和備選書籍,只是想要構建各個學科基礎知識框架。到現在,心理學和哲學完成了,經濟學也即將結束。雖然一年只完成三個主題,但啃的都是硬書??此凭徛绻阅隇閱挝粊砜催@進度,似乎就很合適了。如果真能堅持下去,真能升階為三階持續行動者。當然,階不階的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在行動。
二、強即時反饋是一種毒品
所謂反饋,是指給出刺激后希望能接收到對方的反應,由此可以分析自己行為的效果以及對方的態度等等。強即時反饋就是將這一過程無限縮短。自己說出的話,希望對方能馬上回應,一秒都不要耽誤。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對強即時反饋的需求也越來越能得到滿足,幾乎達到有求秒應的地步。但也讓我們陷入對這種現狀的習慣中,變得對所有事情都想要求有強即時反饋。淘寶下單后,就開始天天刷物流,如果三天送到會嫌它為什么沒有兩天就到,如果隔天送到也會覺得要是能當天能到手就好了。手機app上一出現小紅點就想去戳開,朋友圈有更新就想去刷刷,有了評論更要第一時間馬上看到并回復。于是有了所謂手機上癮癥。
那些一直刷刷刷而且停不下來的表現,都可以歸結為強即時反饋;那些想要付出后馬上得到收獲的表現,也是對強即時反饋的追求。
但是,強即時反饋跟持續行動是相悖的。就像前面所提到的N階持續行動概念,要有真正的成長,就要不停地付出,步步升階。要學到成系統的知識,就要耐下心來一個一個通關。每個關口都是一個boss,你不可能一招制敵,而需要持續輸出傷害。但是這個過程又是內隱的,你可能無法直接看到boss的生命值到底還剩多少。所以你能做的,就是不停攻擊攻擊再攻擊,直到它倒下。如果屈從本能,只想要快速的收獲,放兩招后看著沒反應就不管了,那就等著被boss滅掉,game over吧。
閱讀也是如此。現在有很多關于快速閱讀的書籍和課程,本能上對此就有些反感,因為總覺得讀書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一本書,從當中挑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來看看就行,就不叫讀書,頂多也就算碎片式地看文章吧。書能成本,重要的不光是知識點,還有作者暗含其中的思考邏輯。這個是必須將全書看完才能有所體悟的??焖匍喿x的方法可以用在某些工具類的書上,若是真正需要深入思考的內容,還是耐下心來慢慢讀吧。
一句一句一章一章地過,是為“磨書法”。覺得這個方法很適合讀牘小組。因為看的都是大部頭,之前還擔心過會不會戰線拉太長?,F在看來這樣的方法是正確的,甚至每本書的時限還可以再放寬一點,讓大家能夠更好地磨一磨書中內容。嗯,準備調整下規則了。
三、要持續行動,不要自我感動
關于這一點,不想多說什么,直接上文吧。給你們看,我也跟著再看一遍。
Scalers:要持續行動,不要自我感動
看評論,有人說S君的文章通篇雞湯言之無物,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直接教給你應該怎么做的東西。
對此我是震驚的。
雞湯?你家雞湯長這樣?麻辣雞湯差不多,喝一碗辣死你。
沒有干貨?都快把自己整個腦回路復制粘貼過來了,還要怎么干才叫干?明明整本都是行動指導,簡直就差在腦門上刻上“干貨”倆字了。
不過,各花入個眼,其他學習大牛的文章我也吐槽過不少,只能理解為不同頻吧。
所以,如果看完這篇文章后,讓你對S君的理論有了興趣,是我的榮幸。而在了解后,不管是接受還是嫌棄,都歡迎來跟我討論一番。
因為對于S君我也是積累了很多槽點的。比如說,喜歡把年齡掛在嘴邊的S君,你有沒有想過,對于年紀比你大的同志來說,你每提一次年齡就是在他們心上插了一把刀啊。
壹柒〇玖〇陸 ?篇〇壹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