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復盤:每天三件事
回顧、反思、探究、提升
一、今天完成了哪些工作
1、健步走+跑步+拉伸+跳繩第五天
未進行
跳繩進入第五天,雖然第四天未跳,但是還是對大腿和小腿進行了拉伸和按摩。
早上醒來,嘗試著捏捏打打,肌肉都沒有酸痛感,說明恢復的不錯。
開始跳繩之前,有了前幾天的經驗,依然把目標設定在1500個,每組100個,中間休息時變換拉伸動作。
開跳之前,先做了兩組拉伸,第一次的100個,不是一口氣完成的,而是間接完成的。即便是這樣,也必須跳完100個才能休息。
剛開始做拉伸動作時,心中數秒的速度快了些,動作也跟著快了,導致每次跳100個跳繩的過程中,從來沒有順順利利一口氣跳100個。
直到700個以后,才漸漸有了跳繩的感覺。不知道是因為懶,還是想盡快結束跳繩任務,我將跳100個跳繩進行拉伸的計劃,改成了跳200個拉伸一次。
嘗試到1000個,還好,能夠堅持下來。于是,直到最后的500個,都是采用的這種策略。
1500個跳繩跳完,我已經是大汗淋漓,雖然窗外嘩嘩地雨聲在不停地響著,屋里也沒有暖氣,我只穿了一件薄絨衣,也感覺不到冷。
經過今天的跳繩歷程,明天就有了相對改進的方式。
網上看了一些跳繩打卡視頻,牛人還是蠻多的,有人能變換著花樣融合著舞步跳繩,還有的能夠隨意調整跳繩的節奏。
他們的跳繩視頻,還是挺讓人羨慕的。要練成他們那樣,沒有一年兩年特訓,恐怕是達不到的。
我的計劃是冬天就不再以外出跑步為主了,而是以跳繩為主要運動項目,不僅節省時間,還能高效達到運動目的。做為替代運動項目,跳繩還是相對于我自己來說,是比較合格的運動項目。
購買的負重鋼絲跳繩已經收到,明天可以嘗試一下跳它的感覺。
2、讀書
周嶺老師寫的《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這本書,上篇,內觀自己部分,已經解讀完,作者從大腦、潛意識和元認知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從今天開始的第四章到第八章都是下篇,外觀世界,借力前行,將向外看,培養自己的五大能力。
這些也是優秀人士具備的基礎能力。
下篇? 外觀世界,借力前行
第四章? 專注力———情緒與智慧的交叉地帶
第五章? 學習力———學習不是一味地努力
第六章? 行動力———沒有行動世界只是個概念
第七章? 情緒力 ———情緒是多角度看問題的智慧
第八章? 早冥讀寫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長之道
正文:
第四章專注力———情緒和智慧的交叉地帶
第一節? 情緒專注:一招提振你的注意力
第二節? 學習專注:深度沉浸是進化雙刃劍的安全劍柄
第一節? 情緒專注:一招提振你的注意力
用元認知觀察自己,會發現經常出現做著A事情,腦子里卻想著B,“做A想B的”行為模式正是人們煩惱與無能的來源。
一)“行動”如軀體,“感受”如靈魂
身心分離狀態對人們的情緒狀態和能力提升會產生持續的負面影響。
二)分心走神的原因與危害
分心走神通常是因為太無聊或者當下過于痛苦,想追求更舒適的事情。
身心分離的片段組成的是分心走神的低質量人生。也會造成拖延癥和低效。
身心合一的人更容易跳出舒適區,直面困難。
鍛煉元認知,是因為成長就是克服天性的過程,如果能用覺知力和自控力約束天性,就不會被潛意識左右而不自知。
三)收回感受,回歸當下
注意力分為行動和感受兩部分,要提高生命質量,就需要將感受回歸行動。
如果跑步時,手腳在動,卻考慮明后天安排的事;
吃飯時,嘴巴在動,心里卻在擔憂與他人的關系;
睡覺時,身體不動,思緒卻像瀑布一樣傾瀉而出。
將感受收回,回歸當下:
跑步時,體會抬腿擺臂,呼吸吐納和迎面微風。
睡覺時,悉心感受身體的緊張與松弛。
吃飯時,感受每一口飯菜的香甜。
身心合一的要領是專注于當下,享受當下。進入當下狀態的最好媒介是身體感受,感受事物消失的過程,更是一種很好的專注力訓練。
將專注力回到當下,煩惱會減少,精力會旺盛,情緒會平和,身體會柔軟,感知會靈敏,思考會深入……
總結:將感受轉化為行動,將行動力專注于當下,感受當下所做的事情,改變專注力,改變的就是自己的行為模式。
第二節? 學習專注:深度沉浸是進化雙刃劍的安全劍柄
優秀人士,采用了一種有效行為模式,讓自己從進化的痛苦中脫離出來,享受進化的好處,他們能讓自己的情緒和能力經常處于平和與高效的狀態。他們抓住了雙刃劍的安全劍柄。
一)人類情緒和能力優劣lie的根本差異
“主動選擇信息的能力”,冥想能夠做到,因為它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與感受上,屏蔽其它雜念;沉浸式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進入深閱讀和思考狀態的能力。
有些能力,需要刻意磨練。
二)深度沉浸的方法
深度沉浸是“主動選擇信息”的關鍵,但是有些人就是無法做到沉浸其中,無法讓自己變得卓越。
要獲取深度沉浸能力,緊靠熱情是不行的,它有自己的方法論。《刻意練習》一書中,明確的指出“正確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練習”,而不是反復地做某件事。
“正確的方法”有四個特征:
第一,有定義明確的目標。
比如練琴前告訴自己:連續三次不犯任何錯,以適當的速度彈奏完曲子。
而不是練琴半小時。
這樣目標明確的話,注意力感知精度就會高,精力集中,技能自然精進。也可以分解大目標,使目標更具體精細。
第二,練習時極度專注
專注的真正動力是不斷發現技巧上的微妙差異和持續存在的關注點,精力越集中感知越細微。
極度專注是學習的關鍵,靈感的來源。
變聰明的秘訣,就是先保持極度專注,想不出答案時再將注意力轉換到另一件與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
好的學習模式,就是做A的時候徹底關注A,做B的時候徹底關注B,AB兩件事情之間有非常清晰的界限。界限分明對人的性情和能力培養都有好處。
第三,能獲得有效的反饋。
想法設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反饋是不斷精進的重要條件。也可以通過自我反思來獲取。
第四,始終在拉伸區練習。
在已經掌握和具有挑戰性任務之間的狀態,更容易進入沉浸狀態,進入心流通道。要進入深度沉浸模式,就要建立穩固可靠的行為模式。讓自己做些有點困難又能通過努力完成的事情。也就是在拉伸區練習。
通過“正確練習”的四個方法,從“聚焦”走向“卓越”,還離不開“大量練習”。
作者指導女兒練琴,將“完整地彈十遍”改為只練第一節,其后面的先不練(拆分目標,只練彈錯的拉伸區),連續彈三遍流暢的,不出錯就算完成(目標清晰),及時糾正指法和按鍵錯誤(及時反饋),很快進入專注狀態(沉浸其中)。
這個方法同樣適用于學習其它內容。值得借鑒的非常具體的案例。
總結:
深度學習也是深度沉浸的模式,誰能夠有效高效掌握,誰就進入了“正確的方法”,加上“大量練習”,自然能夠掌握進化的雙刃劍安全劍柄。
二、遇到了什么問題
無
三、準備嘗試哪些措施
無
四、今日反思
無
五、今日未完成工作
無
六、明日計劃
豆信日更復盤三件套,讀書健身,頭條,聽課、作業、卡片六脈神劍
豆信:0分鐘,0分鐘
日更:0分鐘,0分鐘
復盤:0分鐘,0分鐘
讀書:0分鐘,0分鐘
健身:0小時,0小時
頭條:0分鐘,0分鐘
課程:0小時,0小時
作業:0小時,0小時
卡片:0小時,0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