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前段時間在簡書看了兩篇推薦書單的文章,均提到了這本《金字塔原理》,薦書者說它是能夠顛覆人們寫作觀念的一本書,能夠讓人的寫作思維變得非常清晰。而那段時間我屢次投稿首頁均被拒,并被點評說我的文章語言組織能力不強,思想邏輯不明確。于是,看了這兩篇書評之后,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最終,我將這本書列在了本月必讀書單里。
在讀書方面,我有個習慣,就是在買實體書之前,我會先去逛逛豆瓣,再找電子書來看一看,覺得值得一讀再讀,就去買實體書。對于《金字塔原理》我也一樣找了電子版來看,結果發現就跟豆瓣上的熱門書評所說的一樣,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卻不值得一讀再讀的書。里面所說的金字塔原理,其實就是我們小時候聽老師講過很多次的總分結構,只不過這本書給它改了個高大上的名字,再非常仔細地,煞費苦心地列舉了一大堆例子去說明它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所以,我個人覺得,至少對于想提高寫作的人來說并不值得花太多時間在這本書上。
不過,這本書之所以能這么暢銷也不是沒有道理。我們雖然都學過總分結構,但是我們不夠重視它。而作者卻非常重視,她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去琢磨為什么要用這個總分結構, 還詳細地介紹了如何具體地使用這個結構,從而使得我們的文章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本書是怎樣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的吧。
本書是由麥肯錫一位資深女顧問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總結所寫成的。本書一開始就非常明確地將全書的結構寫出來了。全書一共有四個部分:寫作的邏輯順序;思考的邏輯順序;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演示的邏輯順序。
寫作的邏輯順序主要介紹了金字塔原理的概念,以及為什么要使用金字塔原理寫作?還有如何使用金字塔原理寫作。
思考的邏輯順序則說明了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思考和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是承接思考的邏輯順序提出的解決問題時如何利用金字塔等邏輯順序。
最后一部分演示的邏輯順序則主要說明了針對在使用書面,幻燈片等不同形式表達個人思想時,具體應以何種方式的邏輯順序去展示能使受眾更容易接受。
總之,全書四個章節所說的都是金字塔原理(總分結構)的使用,在不同的方面,使用發法也大同小異,感覺有很大的重復嫌疑,并且作者舉了非常多非常具體的事例去分析自己提出的觀點(有湊字數的嫌疑)。同一個概念不僅僅多次出現,還列舉很多的例子去說明,顯得非常啰嗦。所以,看完整本書,個人覺得整本書只有第一章值得認真仔細閱讀。至少對于想提高寫作水平的人來說是這樣。如果是想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處理問題或提高管理水平的人來說則另當別論。
因此,接下來,我的這篇書評將僅僅針對第一章:寫作的邏輯順序進行一點個人分析和說明。希望能幫到一些像我這樣想提高寫作時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想結構方面能力的朋友。
塔頂:
寫作的邏輯順序:運用金字塔原理構思和寫作。
第二層:
簡單來說,本章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為什么按照金字塔原理進行寫作會更好?第二部分是介紹如何使用金字塔原則進行寫作。
第三層:
1
為什么按照金字塔原理進行寫作會更好,作者的主要依據是人腦的思考方式。作者認為人腦的思考方式有兩個特點:
1)人類大腦在思考的時候會非常自覺地將其發現的所有事物以某種秩序(規律)組織起來。
2)人類大腦思考的時候又兩個要求:a、大腦每次僅能記憶7個左右的思想觀點或概念。b、大腦在記憶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找出所有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
因此,根據以上人腦思考時的特點,作者認為我們寫文章時需要遵循以下寫作原則:
1)文章結構中任一層次上的思想都必須是其下一層次思想的概括。
作者認為,一篇文章如果想要讓讀者更容易讀懂,就必須一開始就將全文主題即——金字塔頂層說明白,讓讀者一開始就明白作者想表達什么,并帶著目的或疑問繼續往下讀。而接下來的文章內容即——金字塔頂層以下的所有層級,則是對這個文章的主題或讀者心中的疑問的一個詳細解答。因此,作者認為,金字塔每一層的思想都是下一層的思想的概括,下面一層是由上一層的思想所分解開來的子思想,層層緊扣,最終將金字塔頂層的文章主題分析解釋得透徹有條理。
2)每一組織中所有思想都必須屬于同一范疇。
在金字塔結構中,上一層次的思想和其緊接著的層次中的思想是包含與被包含的縱向關系。同一層次中分列著幾個不同的組織,每個組織由若干思想或概念組成。這些同一組織中的所有思想或概念均是為了說明和解釋上一層級中所對應的某個主題而存在的。所有的這些組織都是相互獨立不相交的子集。因為每一個組織里的思想都是為了說明同一個主題而被列舉出來的,所以同一組織里的所有思想應該是同屬一個范疇的。比如在證明地球圍繞太陽轉這一主題下的組織中出現了一個關于麻辣燙定價6元一碗的論述,那么,這個組織中的思想就不能說是同屬一個范疇了,簡而言之就是離題。而這篇文章就會出現邏輯混亂的問題。
3)每一組織中的思想不能隨便排列,必須遵循以下任一邏輯順序進行語言組織:
a、演繹順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b、時間順序:首先、然后、最后。
c、結構順序:左邊、右邊、中間。
d、重要性順序:首要是、次要是、最后是。
每一個組織中所列的所有思想和概念雖說是相互獨立互不相交的子集,但是他們之間不可能是隨便排列在一起的。為了使得每個組織中的所有思想在論述其共同范疇的主題時顯得符合邏輯順序,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就需要將所列舉出來的思想按照它們內在的聯系進行排列。比如在述說一件事情的時候,按照時間順序比較容易讓人接受,而在說明一個地方的時候常常將需要列舉的思想或概念按照結構順序排列。
2
如何運用金字塔結構進行寫作這個主題也可以分成兩部分:
寫序言:
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會主動去閱讀一篇文章,是因為這篇文章能告訴他們一個他們不知道的知識或觀點。也就是說,讀者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心中產生了疑問,為了找到這個疑問的答案,讀者才會繼續往下讀。所以,作者認為,一篇好的文章,應該在一開始就起到引導讀者在心中提出疑問的作用,讓讀者被自己心中提出的疑問所吸引,繼續往下讀,往下找答案。
那么,如何在文章的一開頭就引導讀者自行在心中提出疑問呢?作者認為寫序言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追溯問題的起源和發展,在文章的一開頭,以講故事的方式(畢竟世界上沒有人不喜歡聽故事)敘述產生要寫這篇文章的念想的緣由。序言的開頭就說明產生這個念想的情境:某日在某地——然后發生了某些沖突:起因經過結果——引導讀者提出/產生文章所要解決的“疑問”。
構建金字塔塔身:
序言中成功吸引讀者提出自己的疑問之后,接下來就要開始分析讀者心中的那個“疑問”了。為了方便讀者尋找那個疑問的答案,我們需要構建一個金字塔,而塔尖就是讀者心中的那個“疑問”,也就是你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而金字塔第二層次開始則是你需要讓讀者找到的答案。
構建塔身有兩種不同的方法:
1)在寫作之前明確地知道自己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的情況下,直接構筑塔尖,然后從塔尖中心思想一層層往下分解。這種方法叫做自上而下的構建方式。
2)寫作之前,腦海中有一大堆想要表達的思想,思維混亂,不知道自己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構建方式。即將你腦海中所要表達的所有思想全部列舉出來,按照不同范疇將思想分好類,形成若干不同組織。再從同一個組織中的不同思想中逐層提煉出能夠概括這個組織中所有思想的主旨。最后,將所有提煉出來的主旨再次分成不同范疇下的組織,繼續提煉更深層次的主旨。直到最終將能夠概括所有思想的最終主旨——塔尖給總結出來。然后再開始自上而下構建金字塔塔身。
相信耐心看完全文的朋友應該發現了,我這篇文章就是按照我剛剛學到的金字塔原理來寫的:序言:情境,沖突,提出疑問(主旨)——塔尖——塔身。
另外,文中那幅思維導圖可以看成是這篇文章的橫放的金字塔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