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金字塔原理》&網(wǎng)絡
文/野瑪
李笑來老師說過,寫作是21世紀不可或缺的兩種能力之一,另一種是演講。
作為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經(jīng)典教材——《金字塔原理》,昨天我已為大家整理了(上)篇,還沒有看的小伙伴趕緊戳進來?
你不知道的《金字塔原理》:如何更好地寫作?(上)今天我將繼續(xù)為大家講解剩余部分②③④篇章。
在此之前,請一起回憶第①篇章的內(nèi)容,
* 《金字塔原理》可以回答讀者最常有的4類疑問:“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好不好?”
* 金字塔基本結構是:結論先行,以上統(tǒng)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 理想的文章組織結構應該是由一個總的思想統(tǒng)領多組思想。開頭序言講故事,標題提煉思想精華。
* 金字塔結構24字真言保你文章高質:思考自下而上,表述自上而下,縱向引發(fā)疑問,橫向回答疑問。
* 文章主體表述必須具有明確的歸納或演繹關系,但不可同時既具有歸納關系,又具有演繹關系。
以上,熱身完畢? ??
準備接受《金字塔原理》第②章的洗禮吧!
第②篇,思考的邏輯。
本篇突出了迫使自己進行“冷靜思考”對明確闡述思想的重要性。以及介紹了如何深入細致地把握思維的細節(jié),以保證使用的語句真實、明確地呈現(xiàn)希望表達的思想。
現(xiàn)在流行的、不論是觀點類還是干貨類文章,寫作時,大腦的歸納分組分析活動無異于以下3種?
① 什么是時間順序?
代表一個過程或系統(tǒng)的一組行為,而對該組行為的概括,必定是采取這些行為要取得的結果或達到的目標。
② 什么是結構順序?
就是當作者使用示意圖、地圖、圖畫或照片等想象某事物時的順序。在繪制“組織結構圖”或“行業(yè)結構圖”時,通常需要將整體分割為部分,或將部分組成整體。
還不好懂?那么我們舉個例子,
有個仙女飄過,眾人討論如何成為苗條、博學、精致的女孩?
答曰:苗條——適當運動、合理飲食
? ? ? ? ? ? 博學——閱讀學習、溝通旅游
? ? ? ? ? ? 精致——妝容得宜、服飾得當
我們把“苗條、博學、精致的女孩”看成一個結構,拆分成各部分(苗條、博學、精致),以上這些必需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與“女孩”這個組織結構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互相一一對應
③ 什么是程度順序?
問題與問題之間具有某種共同特性,使作者能夠將其列為某一特定種類的問題。而區(qū)別則在于每個問題所具有的共性的程度各不相同。因為存在這種差異性,可以按照“重要性”或“程度”從高至低排列。
當你對文章結構的思考從段落結構已深入到關鍵句層次的下一個層次時,你就應該開始寫作了。更低層次上的思想不要在構思階段完成,而應放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完成。
有個問題,如何定義“關鍵句”?
關鍵句不僅要回答由文章主題思想引起的讀者的新疑問,還要呈現(xiàn)文章的框架結構。
不要僅僅將名詞作為關鍵句的要點,關鍵句要點應當是完整的思想,完整的詞意。
關鍵句是否需要用引言?是的,需要。
每一個關鍵句,都應該按照與全文的序言相似的背景—沖突—疑問?結構逐個引出。
也就是說,當讀者對任何一個關鍵句提出疑問時,你應當告訴讀者一個簡單的“故事”,以保證讀者與你站在同一位置上。
而文章開頭序言與關鍵句要點引言的區(qū)別,在于讀者閱讀這兩種序言時其思維所處的位置。在全文的序言部分,你的目的是提示讀者有關文章主題的信息,交代前言;在寫關鍵句要點的引言時,你使自己意識到剛才已經(jīng)將哪些信息輸入了讀者的大腦,以及讀者還需要獲得哪些信息才能提出你的下一個要點將要回答的疑問,循循善誘。
寫作時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無法區(qū)分原因和結果。
如果某個過程或流程較長,且包括許多步驟,那么就會存在多個層次的原因和結果。
例如,某公司計劃采取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措施,在第一階段如下:
1.與主要管理人員及監(jiān)管人員談話;
2.跟蹤并記錄交易行為和工作流程;
3.確定所有關鍵業(yè)務環(huán)節(jié);
4.分析組織結構;
5.理解服務和績效措施;
6.評估業(yè)務職能的績效水平;
7.找出問題和原因;
8.發(fā)現(xiàn)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潛在機會。
(如果某一組思想超過5個,那么其中某些思想之間便可能缺乏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你不指明思想之間的邏輯關系,你的部分思想就會變得模糊不清。)
雖然以上列出的8個步驟確實應該按照以上順序進行,但是,這些步驟并不處于同一個抽象層次上,即所有主語并不一致。其中一些步驟是為了實現(xiàn)另一些步驟,即在總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具有完整結構的子過程。
如果不將這些子過程剔分出來,將使作者實際想表達的思想模糊混亂。
我們可以修改如下:
在第一階段,我們將確定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可能領域:
1.確定企業(yè)的關鍵業(yè)務環(huán)節(jié)(3)。
——與主要人員談話(1);
——跟蹤并記錄交易行為和工作流程(2)。
2.找出在開展業(yè)務時存在的弱點(7)。
——調整組織結構(4);
——制定及實施服務和績效管理措施(5);
——評估績效水平(6)。
3.提出實用可行的改革建議(8)。
經(jīng)過這樣組織,作者就能夠檢查該過程中包括的步驟是否適當、是否有遺漏。
在將某個(客觀存在/概念性)整體劃分為不同的部分時,必須保證劃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 Mutually Exclusive,各部分間相互獨立,沒有重疊,有排他性。
*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所有部分完全窮盡,沒有遺漏。
這兩個要求簡稱為分組的MECE原則。
寫作時常見的問題之二,就是缺乏思想,應付了事。
很多人將一些只具有一般性關系,而不具有明確關系的思想羅列在一起,由于這些思想實際上并非真正屬于同一組,因而也無法總結概括。
不過,即使某組中的思想確實屬于同一組,找到能夠完成這一段思路的概括性思想也絕非易事。人們通常不愿意費這個腦筋,而是用一些“缺乏思想”的句子應付了事。
比如,公司應當確立3個目標。
以上句子并沒有概括其下一層次思想的精華,而只是說明了將要討論的思想屬于哪一類思想。
總結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這樣的話聽起來索然無味,實際上也確實沒有什么內(nèi)容。
這種句子還會掩蓋思考不完整的事實,使錯失了一個進行有邏輯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考的絕好機會。
那么,應該怎樣進行正確的概括呢?
①檢查該組思想的分組基礎,保證其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即其邏輯順序呈現(xiàn)的是一個有效的過程、結構或分類)。
在判斷某組思想是否完全窮盡時,我們必須非常明確地指出期望這組行動能實現(xiàn)的結果或達到的目標。
例如,你不能含糊地說:“我做這3件事是為了提高利潤。”
因為利潤提高10個百分點和提高2個百分點都是提高,但是為此而采取的措施肯定不同。
正確:我做這3件事是為了在明年1月15日以前將利潤提高10個百分點。
②需要確定準備得出的概括性思想的語句類型。可以是行動性語句;也可以是描述性語句,如下圖。
概括行動性思想(介紹采取的行動、行為、動作、步驟、流程)時,應說明采取行動后取得的結果(效果、達到的目標)。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紹背景、信息)時,應說明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點的含義(共同點的意義)。
本篇最后再強調,如何正確找出各結論之間的共性:
① 列出一些可能值得思考的思想。初步找出將這些思想聯(lián)系在一起的結構上的共性;
② 尋找這些思想間更密切的聯(lián)系。通過找出這些思想之間的共同點,證明這些思想確實屬于同一類,因而有理由將其與其他思想?yún)^(qū)分開;
③ 完成歸納躍進,概括出主題思想。明確說明這些思想之間的共同點所具有的普遍意義,即要提出一個新的思想。
第③篇,解決問題的邏輯。
本篇介紹了如何在解決問題過程的不同階段,使用多種框架組織分析過程,使思路實際上進行了預先組織,從而可以更方便地應用金字塔原理。
回答哪個問題,取決于讀者事先是否已經(jīng)知道:
— 我們應該做什么?
(如果不知道解決方案)
— 我們應該做嗎?
(如果已經(jīng)給出了解決方案)
— 我們應該怎么做?你會怎么做?
(如果已經(jīng)知道且接受解決方案)
這時序言的作用是對問題定性,金字塔則用來說明,分析問題和尋找解決方案的“步驟”或“理由”(有時是演繹推理的結果)。
界定問題的框架需要回答以下3個問題:
— 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背景(切入點/序幕 + 困擾/困惑)]
— 我們不喜歡它什么?(非期望結果R2)
— 我們想要什么?(期望結果R1)
以界定問題的框架為準繩,根據(jù)尋找解決方案的初衷不同,讀者通常會希望解決下列7種問題之一:
為了有效地找到結論和行動方案,必須有意識、有條理地去收集事實,得出符合邏輯的發(fā)現(xiàn)。
比較好的方法是建立診斷框架和邏輯樹指導,來分析和引導思維,不僅能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而且簡化了把結果構建成金字塔的工作。
第④篇,演示的邏輯。
介紹了設計PowerPoint演示幻燈片的技巧,可以幫助你在用演示文稿呈現(xiàn)具有金字塔結構的思想時,使讀者或觀眾感受到金字塔結構。
理想的文章,應該讓讀者在30秒內(nèi)理解作者的整體思維構架,包括序言、中心思想和關鍵句要點。此外,讀者還應當能了解整體構架下,各組思想觀點之間的相互關系。
當文章篇幅很長,需要從一組觀點轉換到另一組觀點時,一定要寫過渡性的語句,以免讀者感覺太突兀。
無論采用哪種格式,下劃線法和加粗法都是為了閱讀方便和提高閱讀速度。
對讀者來說,只需瀏覽一遍中心思想、各下劃線的句子,就能輕松理解整篇文章,但對作者來說有點難度,因為要遵循2條原則:
① 必須注意論點的措辭,說明論點的信息越少越好。
如果讀者必須費力看完30個單詞后才能抓住論點,就很難理解文章的邏輯關系。所以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論點超過12個單詞,或者包含不止一個主語和謂語時,就應該簡化論點的措辭。
② 必須堅決把論點限制在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的框架內(nèi)。
在演繹推理的鏈條中,永遠不會有4個以上的論點;在歸納推理的鏈條中,則不會超過5個。
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論點超過以上數(shù)字,你很可能沒有對自己的論點進行分組。這時,你應該重新考慮歸類和分組。
讀者是否要在一篇文章的結尾產(chǎn)生“恰到好處的情感”,可以進行商榷,但作者應該讓讀者感覺到有一種采取行動的需求和愿望。因此應該給讀者一些提示,他在讀完文章獲得新的知識后要思考什么或能夠做什么。
到了演講時刻,只有你,演示者,才是表演的明星。
房間里所有聽眾最感興趣的不是幻燈片,而是你。
你所說的和你在屏幕上演示的應該有明顯的區(qū)別。
好的幻燈片總是盡可能直接簡單地傳遞信息,不把文字(或幻燈片)浪費在那些可以通過口頭表達的轉折性或介紹性語言上。
全書最后,借威廉·明托教授的教誨共勉:
“寫作時,你好像一位司令官,指揮著千軍萬馬,排隊通過一個每次只能通過一個人的狹隘關口;而你的讀者則在另一邊迎接,將部隊進行重新編隊和重新組織。無論主題多么大或多么復雜,你只能以這種方式表達。”
啥,你問威廉·明托是哪位?
人家是《金字塔原理》的作者芭拉拉·明托的老公啦!
寫在后面
作者芭芭拉·明托,畢業(yè)于哈佛商學院,是咨詢公司行業(yè)龍頭——麥肯錫的第一位女性顧問,她寫的書《金字塔原理》成為了麥肯錫公司的培訓教材,一用就是40年。
芭拉拉后來一看這書賣的真是太火了,還專門出了《金字塔原理2》作為原書配套的練習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搜一搜。
感謝您的閱讀,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金字塔結構,從中汲取神秘的巴啦啦能量吧!
在今后的文章中再見哦!
更多文章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