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蛛絲馬跡的漏洞,呈現案件真正的面貌。——題記
電影總能給人帶來一些知識,無論是摔跤吧爸爸,還是楚門的世界,它們總會給人帶來一定的收獲,十二怒漢也一樣。
? 文章從十二個互不相識,不同職業的人在同一間屋子里一起處理一個案子講起。法庭要求他們得出一個答案,證明一個曾經在貧民窟的男孩是否殺了他的父親,經過不斷討論,從一個人認為無罪不斷說服其他人,到最后一致同意男孩未犯罪。十二個人,各有各的性格,過程中爭吵不能避免,但最后大家的一致意見給了我鼓勵,因為我見證了一個奇跡!
? 影片中間的變化令我驚訝。一個幾乎不可能成功的辯論,11:1的差距但“另類”八號獨自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能急著得出結論,尋找一些論述中的漏洞,提出合理的猜測,讓更多人認為他無罪。很明顯,他還是很吃力的,舌戰群儒,利用自己的思維來感染別人。之后,他旁邊的老人率先改變,變成了10:2雖然有些吃力,但有了些希望。在不斷的討論中,最后整個反轉,認為無罪和有罪成了11:1,最后一個人也沒有繼續堅持下去,成功使案件得到應有的結局。
? 由于天氣熱,加上其他因素,大家染上了情緒(怒),認為男孩這樣不可能無罪。但八號永遠以一顆事實的心去面對。這使我學到了很多。如果我遇到那樣的事,一定會吵起來,被他們的情緒所感染,同樣情緒化。但主人公沒有,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這點非常重要,他可以在別人都失去理智的情況下非常冷靜地發表看法,這是非常難得的精神,我們都應該這樣慢慢改變。
? 最讓我驚訝的還是他們的邏輯,仔細梳理一次次的局勢改變,根據兩個證人(一個老人一個中年女子)的辯詞,尋找其中的漏洞:電車經過案發現場,一個老人不可能清晰聽見樓上聲音,一個跛腳的老人如何在短時間內跑到樓梯前……利用人類的理智來推翻一個個證詞,多么成功。真正改變男孩命運的,也正是這些證據,讓更多人有了懷疑,不能直接認為他是有罪。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如此,講理,提出自己的質疑,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不能一味地動粗。
? 與此同時,一直堅持無罪的三號也是在改變。他的兒子曾經也背叛了他,正如同案子當中的那個男孩,三號與兒子幾年沒有見過面,但恐懼依然在,他害怕自己兒子也做出弒父之舉,因此他極力反對無罪,無數次指責那些認為無罪的人,竭盡全力要給男孩定罪。無意中,充滿了對自己孩子的惋惜。在電影最后,他取出了自己和兒子的照片,最后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傷感而大哭,因為無法改變事實而認同無罪……剛看完這個結局,有些懵,以后看懂了,對3號深感同情,自己的兒子背叛了他,使他孤獨一個人,這才堅持著有罪,他已經對生活完全厭惡了,這才忍心送男孩上監獄,上刑臺。
? 整個故事非常精彩,從一開始,我就認為無罪是沒有希望,但是八號做到了,令人敬佩。這是一場對精神的洗禮,思維的考驗,尋找漏洞,呈現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