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間歇,朋友發來微信,你和有婆婆矛盾嗎?
有啊,我老老實實地回答。
人和人相處,矛盾恐怕是難以避免的。
你什么情況?
她不會無緣無故地這么說,定是事出有因。
一言難盡,都是老問題,朋友回過來。
隔著手機屏幕我都能聽到她的嘆息聲。
之前有聽朋友說過,老公家年少時貧困,公公老實無主見,一個家都靠婆婆撐著,養成了她極為強勢的性格。
婆婆向來在這個家說一不二,認為自己為家里付出很多,理應決定一切,兒女們都應該要尊重她的決定。
兒女小的時候,這些倒不是問題,大了以后,有自己的想法,就不愿意事事受母親掌控,矛盾便出現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沒有強勢的婆婆,就沒有這個家的有條不紊,沒有強勢的婆婆,也沒有親人間無盡的爭吵。
我去打了杯水,朋友的信息又過來了。
你不知道,我是真不放心讓她帶孩子,倒不是她在日常起居上有問題,但她的教育方式我很擔心。
我也委婉表達過自己的建議,她要么裝聽不懂,要么陰陽怪氣地諷刺我,真心受不了。
如果要自己帶,就得辭職,原計劃讓我媽媽帶,我媽不肯,好煩,我自己也不想整天在家帶孩子。
好羨慕你,崽就在身邊,婆婆又好相處,唉,我運氣不好。
我不知道回什么好,給她回了一個抱抱的表情。
以我的性格,若確實不放心老人帶,就自己帶,不得已要請老人帶,也會做好要犧牲一些東西的思想準備。
父母的觀念和生活習慣與我們不同,他們帶孩子有自己的方式,如果我們要請他們帶孩子,就不能時時刻刻都干涉。
我記得,女兒剛帶到長沙時,我和婆婆的關系也很緊張。
對于什么時候換尿布,牛奶喝多少,寶寶衣服穿幾件,這樣的瑣碎小事我們經常有不同意見。
我想按照科學方法來,她想遵循她的方式進行,兩個人暗中試探,彼此都很心累。
后來,婆婆有事得回鄉下一天,我要自己單獨帶孩子,我才知道婆婆的不易。
那一天無比漫長,我要獨自面對寶寶睡覺洗澡吃飯這些事情時,感覺自己要瘋掉了。
以往婆婆承擔了帶女兒的大部分事情,我其實挺輕松的,所以不能真正體會帶孩子的辛苦,深有體會以后,我決定只要不是原則問題都聽婆婆的。
第一,她幫我們帶孩子理應得到尊重,第二,她每天基本24小時和孩子在一起她的確會比科學家更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性。
自我的觀念轉變之后,家里的氛圍輕松多了。
很多人會羨慕我和婆婆的關系,因為彼此理解和體諒,以及老天的眷顧,我們之間確實還算融洽。
對于和婆婆相處我的理念非常簡單,做好自己,理解尊重彼此的不同。
做好自己是指做好媳婦份內的事,在帶娃上給婆婆搭把手。
平常帶女兒出門,我會盡力自己抱著她,一來婆婆年紀大了,女兒有點重抱不動,二來,我平常沒帶女兒睡,跟她親密接觸的機會不多。
有次,婆婆買菜回來很得意地跟我說,鄰居家有個阿姨說她有個好媳婦,大意是她經常看到我抱著孩子在小區散步。
而她媳婦帶孩子出門時,還是她抱孫子,媳婦低頭玩手機。
原本是應該做的事情,竟然得了她人夸獎,婆婆高興,我也開心。
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實不太難,難的是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不同。
婆婆那一代人,物質匱乏,吃了很多苦,所以她一直有很節儉的生活習慣。
剩飯剩菜大體不舍得浪費,最開始對于這一點我不太適應,覺得吃飽了就不要硬撐,剩一點點浪費一點點也無關緊要。
但婆婆總會要我們吃完,對于這個方面,如果想讓她改變,恐怕很難,這是時代的印記。
理解到這一點后,我開始調整自己的飯量。
上半場少吃一點,留點空間讓自己把剩菜吃完,婆婆看到她做的菜我都吃完了,她很開心,我也不糾結挺好的。
當然,這種理解是雙向的,婆婆平常也非常包容我的不足。
我睡眠不好,她就晚上帶著女兒睡,為了不給我心理壓力,她總說反正自己睡眠少,剛好可以帶寶寶睡覺。
有了雙方的理解,矛盾往往在萌芽階段就消失于無形了。
每一段人際關系中都會有矛盾存在,婆媳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
只要彼此能夠相互理解,小矛盾有時反而能促進雙方的情感交流,
我們沒法改變他人,對婆婆的期望低一點,對自己要求多一點,也許會讓雙方都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