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講的是一個越獄的故事。
這本書的主人公,安迪,是一個安靜,低調,有毅力的人。
妻子出軌,隨后妻子與情夫被射死在床,本來被帶綠帽,就已很痛苦,可更痛苦的是,雖清白,卻被判上謀殺罪,本來前途光明的銀行家,卻要在監獄里白白荒廢幾十年。
獄中最讓我佩服的一件事,也是他毅力的體現的一件事,就是安迪為監獄圖書館申請補助的事。
安迪不斷寫信,要求州議會給監獄圖書館撥款,也一再遭到拒絕。州議會給安迪寄了200塊錢,希望堵住安迪的嘴,但安迪卻認為他的努力受到了肯定,繼續努力寫信,他開始每周寫兩封信,而不是一封信。又過了幾年,他收到了400元的圖書館補助,后來最終每年撥款達到了1000元。
在面對希望渺茫的事情時,安迪用一支筆,樸素地訴說著他的請求,沒有焦慮,沒有苦悶,因為他深信,時間,會給他他想要的一切,不論多長。
在面對拒絕時,安迪,繼續堅持著自己的步伐,朝著目標,一步步邁近,沒有灰心,沒有沮喪,因為他深信,時間,會給他他想要的一切,不論多長。
安迪可能在墻上刻下自己名字時,看見土塊松動,才有了越獄的方案。
安迪在監獄的外面,有著自己杜撰的合法的身份,合法的財產,這些財產,是典獄長一生都可能賺不到的,即使包括貪污的。
這也意味著,只要他逃出了監獄,他就能獲得重生。
但,逃出監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用了八個月的時間,讓他的室友換到了別的牢房,自己住上了單人間。
他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給典獄長洗黑錢,換得了自己常住單人間的權利。
他每天要在獄卒們睡著的時候,用小錘在墻上貼的海報后面,敲打著,用衣袖包裹著掉下的土塊,免得下掉的聲音吵醒值班的獄卒,再在大家放風的時候,將土塊沙礫隱藏在衣袖褲管里,偷渡出去,不動聲色地撒在廣場上。
幾十年如一日。
監獄里,每周都會例行檢查,甚至會有突擊檢查,要是被發現,安迪就要被放到別的牢房,他的努力就會前功盡棄。
在未來有各種不確定,各種風險,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自由。
不是所有的人,在風險面前,依然堅持自己的追求。
至少我不是,考研的時候,我選擇了本校,因為我沒有勇氣承擔考外校那么大的風險,相比于外校的光環,我更害怕失敗。
他堵上了自己的生命與未來,去追逐那太平洋的陽光,對他來說,那是自由的顏色。
哪怕是耗費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只要最終完成,就值得了。
在遇到不確定的時候,他只是覺得有趣,就去做了,不計較后果,不計較付出。
安迪說,希望,是個好東西。
是的,在那樣幽閉,同性戀橫行的監獄中,沒有希望,又怎么能熬過這非人的折磨?又怎么能忍受即使知道真相又不能申冤的屈辱?又怎么能爬過500碼長的污水管?
心中懷有希望,就不會被瑣事打擾到焦頭爛額。
心中懷有希望,就不會在被凌辱后去懷疑生命的意義。
心中懷有希望,就能夠平靜地度過每分每秒,心平氣和地為自己的追求敲敲打打。
我喜歡低調,安靜,又有智慧的人。我愿意一遍又一遍地品味著安迪的故事,希望在字里行間能夠找尋到智慧的蛛絲馬跡,希望自己也能夠成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