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呀,為什么總要把目光聚集在問題上面為什么不讓積極的陽光的東西充滿心靈?即使面對同樣的問題,同樣的情景,同樣的困難,只要積極陽光正氣向上,正能量,我們的情緒和心理問題都可以調節且能治愈呀!
歸因方式成了學業成績和學習動機之間的一個中間變量。一個學生在面臨著學習問題的時候,總是把矛頭對準外界怨天尤人,在別人身上找原因,那么很可能影響他接下來學習的熱情,進而影響他的學習成績。相反,如果學生習慣于內因,那么他可能認為自己努力不夠或者方法不對,這樣他會進一步調整自我,從而點燃新的熱情火把。
前幾天跟準備考研的表妹聊到這方面的話題,歸因方式決定了學習動機,要在客觀上找原因,要在主觀上找努力方向。
這個學期接手了一個新班,班里有一個孩子的作業書寫特別潦草,還時不時的往下走,寫不在一條橫線上,我提醒他下次要好好書寫,幾次都沒有看到改善,他說老師我寫字就這樣。偶然間我發現他的口算作業本,只寫數字的時候寫的挺工整,我趕緊表揚他,獎勵了小紅花,我說你看你一認真寫的就這么棒,進步很大,我太喜歡你這個作業了,如果你每次作業都這么認真,老師天天看到你的作業都會很開心。第二天課堂作業他寫了兩行就來找我,老師你看我今天寫的怎么樣?我說一看你就認真書寫了,寫的太棒了,我感覺比我寫的都好,就這么認真書寫今天一定得“優秀”,加油!孩子開開心心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如果孩子歸因為我就這樣了,就沒有積極心態追求上進。但如果歸因為努力、認真,孩子就能看到希望,更容易發揮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