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會有幾十個人私信問我同樣的問題,讓我幫他們推薦相機。老實說這個問題我也有想過,可是我從來都不知道要怎么樣去回答,因為我自己都沒有答案。
在你們問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你更應該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為什么要拍照?
你是想要記錄自己的生活?還是想要拍出那些看起來很好看的照片?你是想要做一個商業攝影師?還是想要做一名街頭拍攝者?
可能很多人只是單純的因為對生活的熱愛,只是想要記錄下美好的時光。卻沒有想過自己想要拍出什么樣的照片。
(注:本文中的照片都是我在不同時期用不同相機拍的)
從攝影術誕生到現在的一百多年里,相機的種類恐怕不下數萬種,即使到了現在,每家相機生產廠商依然每年都會不停的推出新相機,少則幾種,多則十幾種。然而這些相機差距真的有這么大么?恐怕不會。廠商推新的目標很明確,新產品的上市可以帶動消費的熱情,廠商的第一目標當然是賣設備賺錢。而在相機的設計上,則是能簡化就簡化。同一套模具可以給好幾個機型用,一個機型加上一個新功能就成了另一個新機型。
這樣做可以分散風險,一旦某個機型大賣,以它而來的延伸型號一定會不停的出。這樣也能給廠商帶來更大的利潤。
其實仔細想想,你在幾年前看到的那些好照片和現在的真的有那么大的區別么?就算追溯到幾十年前的膠片時代,照片的品質依然不會比現在的差。膠片時代,每支鏡頭每卷膠片都有它們特有的成像特點,而膠片最重要的出片步驟是在暗房,只要前期ok,暗室才是決定畫質的關鍵。
而現在的數碼相機,雖然鏡頭依然重要,但是越來越多的新機型主打的 XX 色調其實是相機內置軟件的功勞,現代相機把暗房的工作交給了內置軟件,其實你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相機就已經自動幫你做好后期了,這也是為了迎合現在速食時代的需求。
除了論壇法師們依然會為所謂的成像品質打的不可開交,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成像品質早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大部分的相機都能夠滿足他們的日常拍攝需求。
而現代數碼相機的最大突破就是 ISO,這也是數碼相機和膠片相機最大的區別,膠片相機的 ISO 固定,高ISO到了800或者1600就會有很明顯的噪點,而且高 ISO 卷的價格很高,不適合普通人使用,因此膠片攝影的弱光以及夜景一直都是軟肋。而現代數碼相機在 3200 甚至更高的 ISO 下畫質依然可控,更別說大法 A7S 這樣專為高感而生的怪物級相機了。
所以說現在最重要的已經不是什么是最好的相機的問題了,除了經典的膠片相機,數碼相機遲早都會有被淘汰的一天,科技的進步讓所謂的旗艦、最高這些詞變成了一個只是時間上的概念。你更需要關注的是,你需要什么樣的相機?
也不要去問別人什么相機才好,有刻板偏見的人早就形成了一條鄙視鏈,N 家的瞧不起 C 家的,C 家的瞧不起大法,大法說我沒別的意思,但是在我眼里你們全都是垃圾,P 家就在一邊默默的看它們裝逼不說話。
根據你的拍攝主題選擇最適合你的相機,如果你只是記錄生活,其實我覺得現在手機就已經很不錯了。
如果你想要拍攝街頭,那么千萬不要選擇單反,攻擊性太強,而且拍攝行程會較長,不利于抓怕記錄瞬間。
如果你喜歡出去旅行,那你需要一臺輕便的相機,相信你也不想背著重重的行李還要帶上幾公斤重的相機,無反可能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如果你想專注人像攝影,那么機身并不是關鍵,鏡頭才是最主要的,你需要一直定焦大光圈人像頭,如果你想拍的專業的話,燈光是必不可少的,在考慮機身的時候你需要考慮到燈的擴展性。
森山大道最常用的相機是一臺廣角的 Ricoh GR21,荒木經惟的主題攝影會用一些 120 的相機,但他自己隨身攜帶的也只是一臺便攜式 Minolta TC-1 相機。重要的并不是器材,而是想要拍照的你。
買相機并不附贈技術。只有最適合你的拿臺相機才是你的最好的相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