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家長發信息,希望能聊聊孩子的養育問題,能夠用心理學的知識幫自己,能培養出更健康、更優秀的孩子。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的養育方式是不同的,能夠在每個年齡段都能完美的滿足孩子并給出適當好處的挫折,有時并非易事,但如果能夠對心理學的知識有所了解,那么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的確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0-18個月大的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因為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剛剛來到世上,還特別熟悉在母親子宮里的狀態,認為跟母親是一體的,所以母親的敏感度直接影響孩子的體驗感。
這個時間要能夠時刻關注到孩子的需求,比如說饑餓時能及時給奶喝,尿了拉了及時更換尿布,這樣做時可以讓嬰兒感受到與母親是一體的。此時無需有恰到好處的挫折,更多的是能夠給予關注和愛。
能夠識別嬰兒的要求并給予滿足,慢慢的嬰兒是能夠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這樣才能發展出希望的品質,當過了這1歲后才要慢慢的逐漸的不給予滿足,才會需要用到恰到好處的挫折。
其次是情緒調節,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調協情緒,主要分為調協、變化、標識三步。
比如說6個月大的嬰兒離開媽媽的陪伴,媽媽去上班,下班回到家的時候,媽媽要像鏡子一樣反應出嬰兒的表象,比如說先面部表情的夸張難過,然后急迫的去伸開雙手去抱孩子,抱到懷里的時候表情有變化是高興的,然后安撫嬰兒并告知:好了不哭了,媽媽已經回來了,或好了不哭了,媽媽非常想念你。
這樣簡單的一個例子里就有了調協(表現的與嬰兒的情感感受同步難受皺眉等);變化(從伸開雙手去擁抱,逐步緩解孩子的情緒到高興);標識(告知孩子這件事情已經有改變,媽媽已經在身邊,安撫孩子)。
調節嬰兒的情緒有什么好處呢?
母親及時與嬰兒互動來標識或修飾嬰兒的實際表情,能夠使嬰兒形成自戀部分,雖自戀暫時無法得到體現,但會在今后的生活或工作中有很好的展現。
比如說對創造力的影響,成人后能夠想孩童般的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共情的能力,共情是自我成熟的標志,具有共情的話能夠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投在別人身上,這樣能夠很好的理解別人也能被他人理解;幽默感,當遇到暫時性的分離時不崩潰;擁有智慧,對自己或他人的問題,能夠很好接受失敗或懂得放手。
各個階段都有孩子的發展需求,家長如果能夠對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給予不同的回應,孩子是可以感知到并能夠健康全面發展的。優秀的孩子來源于優秀的父母,讓我們一起用心理學的只是來給孩子一個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