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
蜀漢建興六年(魏太和二年),馬謖、王平等將領率軍來到街亭,他們此次的任務就是占領街亭,阻斷魏軍。馬謖手里緊緊握著諸葛丞相臨行前給他的錦囊,讓他務必占領街亭后方能打開,而且要嚴格保密。
這是蜀漢的第一次北伐,又是諸葛丞相親率大軍,整個蜀軍士氣高昂,接連得勝。作為先鋒的馬謖當仁不讓,很快拿下了軍事要地——街亭。街亭山高谷深,地勢險要,為歷史上重要軍事關隘、兵家必爭之地,進可攻關中,退可守隴右。但是卻在軍隊駐扎的問題上,馬謖和王平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馬謖堅持要求把軍隊駐扎在山頂,而副將王平則要求在山下據守,以防敵人切斷水源。最終,馬謖下達軍令,全軍駐扎山上,只給王平留下了一千人留守山下,以防不測。
馬謖不知道的是他的對手是曹魏名將張郃,張郃率軍到達街亭后,果然截斷山上的水源,馬謖大敗。最后,在王平的幫助下,才得以逃脫,但是街亭卻失守,諸葛亮不得不退兵,這也宣告蜀漢的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馬謖在逃跑的過程中卻露出一絲詭異的微笑,故事也才剛剛開始……
監獄
“我要見丞相,我有要事相告!”馬謖沖著獄卒大叫道。
“你以為你是誰,丞相是你想見就能見的嗎?你現在是個犯人!要不是你丟失街亭,我們早都北伐成功了,白白犧牲了這么多將士,這一切都是你害的……”獄卒喋喋不休朝著馬謖埋怨道,越說越氣,最后竟朝著馬謖臉上吐了一口濃痰才離去。
馬謖顧不得擦去臉上的污垢,獄卒的話提醒了他,他現在就是一個階下囚!
馬謖,丞相府參軍,深受諸葛亮的重用,是諸葛丞相一手提拔起來的。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是采用了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因此,諸葛亮對其十分看重,年紀輕輕就被提拔為丞相府參軍,伴隨丞相左右,為其出謀劃策。馬謖和諸葛亮的這種關系使他在蜀漢政壇上占有一席之位,深受眾人敬仰。坊間甚至有傳聞馬謖將是諸葛亮的接班人,未來可能執掌丞相府。馬謖對這些傳言也有所耳聞,盡管嘴上不予評論,但是心里卻還是有種莫名的喜悅。也正因為如此,他對諸葛亮愈加敬佩,一切唯命是從,他認為只有如此方能報答丞相的知遇之恩。
“哐當”,門被打開了,只見獄卒引著一個人進來,正是丞相府長史,馬謖的同事和好友向朗!
“巨達,你怎么來了?是丞相派你來的嗎?”馬謖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
“幼常,你!你說你怎么這么糊涂呀!你還有臉見丞相,你都快要被處決了!我今天是特意來為你送行的。”向朗不禁哭泣道。
“什么?!怎么會這樣,這不可能呀!這明明是……”馬謖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震驚了,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會被處斬。他知道這次丟失街亭,責任在己,仕途也一定會受影響,但是不曾想居然會有性命之憂。
向朗見他欲言又止,立刻明白了,打發獄卒出去,又望了望四周,四下無人。
“幼常,有何難言之隱?”作為朝夕相處的同事,向朗看出了馬謖心里定有某種緣由,他知道堂堂丞相府參軍不會犯如此低級的軍事錯誤。
“巨達果然知我!”馬謖看了看四周,拿出了一個錦囊。“這是出發前丞相秘密交給我的錦囊,說是占領街亭后才能打開,而且要嚴格保密。事到如今,我不得不違背丞相囑托,你自己看。”馬謖悄悄把錦囊交到向朗手中。
“這怎么可能?丞相怎會如此?”向朗看完錦囊,不禁大喊道。
“當時我也如此,對這個錦囊產生了嚴重懷疑。不過這個筆跡卻是丞相親筆所寫。你我都伴隨丞相左右,想必一定認得丞相筆跡。”
向朗再細看了一遍,真是諸葛亮的筆跡。
“原來讓你失守街亭是丞相的意思,可這怎么可能?丞相怎么會拿北伐開玩笑呢?難道是丞相的妙計?可是事到如今,我軍都已撤回漢中,北伐已經失敗了。這到底為何?”向朗百思不解。
“巨達不愧為丞相府長史,邏輯清晰。我當時也是這么判斷的,所以才會固執地引軍上山。我豈不知此乃兵家大忌!最后當我失守街亭后,我反而覺得不是失敗,而是成功!我還以為實現了丞相的某個妙計。殊不知,竟落得如此下場!”
“幼常先別急,咱們好好想想這其中的道理,看能不能找出其中的奧秘。”向朗安慰道。
“兩人將這次北伐的前前后后都仔細梳理了一遍,的確發現不少可疑之處。首先是北伐在朝堂之上遭到了以杜瓊、譙周為首的一些大臣的反對,他們堅決反對北伐,認為蜀漢經過夷陵之敗,國力衰微,當務之急應該是發展經濟,休養生息。而諸葛丞相則堅決要求北伐,甚至為此專門向皇帝陛下呈上《出師表》,以表決心。其次,當時商議守街亭的第一人選并非是馬謖。馬謖記得那天眾將領都不同意派他當先鋒,認為他沒有實戰經驗,難以堪此大任。馬謖一時氣不過,堅決要求出征,丞相力排眾議,最終把守街亭的任務交給了他,而且還以錦囊相授。那么丞相為何還派了王平作為副將相隨,要知道當時王平也是反對馬謖的重要將領之一。馬謖還回想起一個細節就是那天他下令全軍駐扎山頂之時,王平死活不愿意,甚至不惜違抗軍令,要求分兵據守。雖然馬謖最終能夠逃脫,靠的就是王平這千把來人,但是依照王平軍人的性格,他是不敢違背軍令的,難道他事先知道水源會被魏軍截斷?街亭會失守?
兩人經過一番分析,向朗對整個街亭之戰的情況也有了大致的了解。馬謖明顯放松了一些,沒有之前的恐懼,他眼前這位同事,又讓他想起了昔日丞相府中兩人共事的情景。每當有重大事務,丞相總會找他們商議,聽取意見。在外人看來馬謖和向朗就是丞相的左右手,兩人一文一武,缺一不可。這也使二人成為摯友,彼此之間形成了一種特別的默契。
“我明白了!這是一個陰謀!幼常,這是對你的一個陰謀,有人想要置你于死地!”馬謖被向朗突如其來的一聲給嚇住了。“不!這不是針對你一人,是整個丞相府!”
越獄
“什么陰謀?還牽扯到整個丞相府?”馬謖大驚。
“此事絕非我們想的那樣簡單,這背后有巨大的陰謀。”向朗邊說邊在馬謖手上寫下兩個字“益州”。
馬謖頓時恍然大悟,要是事情果真如此,死的恐怕不是他一人,甚至還會牽扯到諸葛丞相,動搖蜀漢政權的統治基礎。
原來這涉及到蜀漢內部的派系,這就不得不提及蜀漢建立的經過。眾所周知,蜀漢由劉備建立,但是蜀漢政權的人員構成卻相當復雜。歸納起來大概有這樣幾大派別。第一是元老派,也叫北方派,包括關羽、張飛、趙云、簡雍、孫乾等。這些人是最早追隨劉備,他們在最初跟隨劉備東奔西跑,顛沛流離,可謂是蜀漢政權的元老,這些人都出身北方,而且忠心耿耿,深受劉備重用和信任。遺憾的是,這個時候元老派所剩人物寥寥無幾。第二派就是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這一派是劉備在荊州招攬的人才。武有魏延、黃忠等名將,文有諸葛亮、龐統、馬良、馬謖兄弟、向朗、費祎、董允、蔣琬等人。這一派可謂人才濟濟,是整個蜀漢政權的支柱。元老派衰落后,大部分權力都被荊州派掌控,無論是行政還是軍隊,都被荊州派給把控。最后一派就是益州派,也被稱為本土派,他們是由益州豪強大族組成,是益州真正的主人,其成員包括法正、李嚴、譙周、黃權、王平等人。本來劉備在世的時候三派還能和諧共處,彼此牽制,但是隨著關、張等人的離世,元老派幾乎名存實亡,就只剩荊州、益州兩大集團。劉備不得不重用益州派,在稱帝前就加封益州派元首法正為尚書令,以其制衡諸葛亮。可惜,法正在第二年就去世,蜀漢政權的政治生態平衡被打破,荊州派大權獨攬,作為本土勢力的益州派反而大權旁落。因此,劉備在白帝城托孤時,再次重用益州派出身的李嚴,加封其為中都護,掌管整個蜀漢的軍事大權,還是用來制衡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
馬謖、向朗作為純正的荊州派,對這些早已了解,聯系到北伐前后的種種跡象,他們認定這就是益州派的反攻。
“眼下只有巨達你能出去,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丞相,否則國家危矣!”
“不行!這件事只有你才能解決,一來你是整個事件的參與者,各種細節你是最清楚不過;其次,只有你才能與王平對峙,還原整個事情的經過。最關鍵的是你難道不想為自己洗清冤屈嗎?為了國家,也為了你自己!”向朗握著馬謖的手堅定的說道。
“那如何逃出去?”
“我自有妙計!待會你如此如此。”向朗對馬謖說道。
“快來人呀,犯人昏倒了!”向朗大聲叫道。獄卒們緊忙跑進來,只見馬謖口吐白沫,像是中毒的樣子。“快把他拉出去醫治!犯人明天就要處斬,到時候見不到活人拿你們治罪!”獄卒們被向朗的話給鎮住了,他們知道馬謖是丞相府的人,如果犯人在自己手上出事的話,肯定會吃不了兜著走。于是趕緊打開牢門,向朗背著馬謖就往外面跑去。突然,馬謖推開向朗,騎上一匹早已準備好的馬朝著遠處奔去。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嚇傻了,只有向朗露出一絲微笑,他的計劃成功了。
馬謖騎著馬向丞相府跑去,他要告訴丞相,他們已經開始對丞相府動手了。
突然,一支利箭飛來,正中馬身,馬謖也從馬上狠狠地摔了下來。他已經被四周的士兵包圍了,他知道自己這次是在劫難逃了。
“幼常,我們又見面了。”人群中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馬謖如何也想不到,抓自己的人竟然會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