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
蜀漢章武三年三月,白帝城永安宮,蜀漢的締造者劉備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這位一生為了復興漢室江山的梟雄此時正躺在病榻上等著兩個人的到來,他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陛下,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正在宮外等候。”小黃門稟告道。
劉備揮了揮手,示意傳召他們進來,他已經沒有多少力氣了,夷陵大敗不僅使蜀漢元氣大傷,劉備自己也險些喪命,至此一病不起。他要把生命中最后一絲力氣留給宮門外的那個人,不!是兩個人!
不一會兒,諸葛亮和李嚴就跪在劉備的病榻旁邊。劉備在兩個小黃門的攙扶下,終于坐了起來。
“孔明,朕有今日之敗悔不聽你當日之言,大漢遭此不幸實乃備之過矣!”劉備微弱地對著諸葛亮說道。
“陛下,亮作為人臣沒有盡到輔助君王的責任,害陛下飽受兵禍之亂,病痛之苦,罪該萬死!”諸葛亮伏地痛哭道。
“罷了罷了,今天召你們來就是商量我的身后事。”劉備示意黃門把諸葛亮扶起來,這時諸葛亮才看清楚了劉備,臉色蒼白,面容憔悴,怕是大限之期將至。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只需假以時日,圣體便可康復……”李嚴的話還未說完,就被劉備打斷。
“正方,都到這個時候了,你我君臣還是免了這些冠冕堂皇的說辭吧。”劉備看了跪在諸葛亮身后的李嚴,示意小黃門也將李嚴扶起來。李嚴滿臉尷尬,本想繼續說點什么,又把話給吞了回去。
“孔明,今日我軍大敗,當如何是好?”劉備盯著諸葛亮。
“今日之敗,我軍元氣大傷,但若休養生息,尚有一線生機。只不過眼下當務之急是修復與東吳的關系……”
“丞相,此言差矣!今日之敗正是東吳所致,怎可與敵修好?”李嚴憤懣不已,明顯對諸葛亮的話不滿。
“當日朕不聽孔明之言,一意孤行,興兵伐吳,落此下場。今悔之晚矣,孔明之言正合朕意。今天召你們來還有一件大事,這件事關系大漢存亡,至關重要。”劉備突然跪倒在諸葛亮面前,這一舉動嚇得在場所有人都跪下,諸葛亮更是嚇了一跳,趕忙扶起劉備。劉備握著諸葛亮的手,居然哭泣道:“備戎馬一生,顛沛流離,只為興復漢室。今幸得益州之地,不想夷陵大敗,畢生所求,化為烏有。但孔明你不同,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最后一句話把在場所有人都嚇了一跳,這是將皇位傳給諸葛亮呀,這可是古今未有之壯舉!
諸葛亮深受感染,也放聲大哭:“陛下,臣定當竭盡所能,輔助太子,臣發誓,有亮一日,終不忘克復中原,匡扶漢室!”
周圍的人都被這君臣二人感動得痛哭流涕。
“正方,你過來。”劉備招手示意李嚴,李嚴抹了抹眼角,爬到劉備跟前。“正方,朕……任命你……為中都護。”劉備因為剛才情緒太過激動,此時聲音很微弱,但還是用力重復了一遍:“命尚書令李嚴為中都護,掌管大漢內外軍事,即日履職。”說完,劉備用僅存的力氣握著李嚴的手,兩眼深深地盯著他。李嚴被劉備的眼神嚇得毛骨悚然,他知道劉備在想什么,連忙點頭。
章武三年,劉備崩于白帝城永安宮。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成都
蜀漢章武三年,五月,劉禪在諸葛亮、李嚴的輔佐下即皇帝位,改元建興。諸葛亮派人出使東吳,修復與東吳的關系,兩國又重新結盟,抵抗曹魏。不過在抗曹之前,諸葛亮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南征。
原來在章武三年,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乘劉備病逝發動叛亂,南中豪強孟獲也參與其中。當時諸葛亮鑒于形勢,只能采取招撫措施,但是收效甚微。如今形勢穩定,也是時候解決南方的叛亂了。
“丞相打算如何平定南方?”說話的是丞相府參軍馬謖。
諸葛亮并未回答,他知道馬謖既然有此發問,心中早已想好了答案。“幼常,有何高見?”
“南中依恃地形險要和路途遙遠,叛亂不服已經很久。即使我們今天將其擊潰,明天他們還要反叛。目前您正準備集中全國的力量北伐,以對付強賊,叛匪知道國家內部空虛,就會加速反叛。如果將他們全部殺光以除后患,既不是仁厚者所為,也不可能在短期內辦到。用兵作戰的原則,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心理戰為上,以短兵相接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歸服。”馬謖侃侃談道。
“哈哈,幼常果然腹有良謀。”諸葛亮贊許道。
丞相府眾人都對馬謖投來了羨慕的目光,要知道能夠得到諸葛丞相的夸獎實乃不易,而且丞相對馬謖還相當賞識,兩人常常討論軍事謀略,一談就是一晝夜,可以說諸葛亮對馬謖不僅是贊許,更多的是一種栽培。更讓人嫉妒的是丞相居然對先帝遺言不以為然,“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正是劉備生前的這句話讓馬謖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使他陷入矛盾和糾結中。所幸的是諸葛亮并沒有在意,這也讓馬謖心里稍感欣慰,他知道只有自己不斷努力,才能證明自己,不會讓丞相失望。
不久,諸葛亮斬殺雍闿,并依照馬謖之言赦免孟獲,以使南中人心歸服,因而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敢再次反叛。馬謖的意見被證明是對的,因此,在丞相府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很多人相信馬謖是一個合格的參軍,是一個真正的謀士,甚至有人認為馬謖將會是下一個諸葛亮。但是這些在馬謖眼里都不重要,他只在乎一個人對他的看法,那就是諸葛亮。
朝堂
“陛下,今南中已定,臣不忘先帝之托,欲北伐曹魏,克復中原。”朝堂上諸葛亮向劉禪稟報。
“不可!”劉禪還沒反應過來,只聽見朝堂下傳來一聲怒喝,眾人一瞧,原來是諫議大夫杜瓊!他向劉禪行禮后繼續說道:“今南中剛定,當務之急應是休養生息,穩定益州,待時機成熟,再言北伐。”
“伯瑜此言差矣!我軍大勝,士氣高昂,正是北伐曹魏的好時機,陛下,萬不可誤了戰機。”都亭侯、鎮北將軍魏延的這句話分量十足,作為蜀漢軍方的高級將領,至少代表了軍方的態度,顯然,他是主戰派之一。
“文長此言有理,曹丕篡漢,早該討伐!今我軍士氣大振,兵精糧足,此時如不伐魏,更待何時?”永昌亭侯、鎮東將軍趙云也堅持北伐。趙云在劉備生前就主張聯吳抗曹,將蜀漢的重心放在北方。無奈,劉備一意孤行,興兵伐吳,結果蜀漢精銳盡喪!因此,此次北伐,趙云當仁不讓,全力支持諸葛亮。
杜瓊等人又對蜀魏兩國的兵力、裝備、后勤、交通等進行了對比,總之,蜀漢國力衰弱,不宜北伐。而以魏延為代表的軍方人士則對這班文臣的言論不屑一顧,雙方爆發了激烈的言論沖突。面對這番情景,劉禪徹底懵了,這到底該聽誰的?他下意識地望著諸葛亮,希望能夠得到幫助,他知道這是他目前唯一應該做的。
“陛下,我們現在在這討論北伐事宜,好像遺忘了一個人吧。”勸學從事譙周提高嗓門,突然冒出一句,“先帝生前將內外軍事大權交給了中都護。”
譙周的這句話一下子讓整個朝廷安靜了下來,他們知道類似這種軍事問題,掌管內外軍權的中都護應該必須參加,如今卻沒有到場,爭吵的反而是一群武將和一班文臣。
諸葛亮見眾人都安靜后,望著恐慌的劉禪,他說道:“正方受先帝遺命,本該負責軍國大事。但江東威脅未消,故先帝生前令他鎮守永安,以防東吳寇邊。陛下年幼,對政事還不熟悉,我身負先帝重托,輔助陛下,以后軍國大事皆由丞相府負責!”諸葛亮最后這句話說得鏗將有力,響徹朝堂……
丞相府
“幼常,今天朝堂之上的事情你可有所耳聞?”向朗望著馬謖問道。
“今日朝堂之事鬧得沸沸揚揚,豈可不知。不過……”馬謖突然停下,“你不覺得此事很有意思嗎?”
向朗點點頭,這次的朝堂之爭明顯具有針對性。“杜瓊、譙周這些人,是土生土長的益州人,他們最初侍奉劉璋,對先帝入蜀本來就懷有敵意,只不過迫于形勢不得不選擇委身求全。”
“巨達所言甚是。這些益州人士之所以反對北伐,恐怕不是為了大漢。當下整個朝廷都被荊襄人士把持,他們觸碰不到權力的頂層,恐怕這才是根本原因。作為本土派的他們肯定心有不甘,一定會找機會鬧事,所以把中都護搬了出來。可惜丞相今天在朝堂之上的那番話徹底讓他們斷了妄想。”馬謖對整個蜀漢的局勢看得相當透徹。
“但是,中都護是先帝的托孤大臣之一,丞相這么做豈不是有違先帝遺命?而且今天他在朝堂上的這句話難免讓人想到一個人……”向朗似乎有些擔憂。
“你是說曹操嗎?”馬謖笑道,“丞相要是做曹操,我馬謖愿一死!”
“幼常,你當真認為我不會成為第二個曹操?”諸葛亮不知什么時候出現在他們身后,馬謖、向朗趕緊行禮。
“各位將軍馬上就要到了,幼常你好好準備一下。”諸葛亮意味深長地看著馬謖。馬謖對丞相的這句話,不是很理解,“讓我準備什么?”
一會兒,各路將領集聚丞相府,商議北伐事宜。諸葛亮指著地圖說道:“今日召各位前來,是商討北伐事宜,陛下已經傳來圣旨,決定北伐曹魏。”眾將個個摩拳擦掌,紛紛叫好,似乎又有了立功的機會。“命鎮東將軍趙云、楊武將軍鄧芝率一支軍馬作為疑兵,由箕谷出發,在斜谷道佯攻郿城,以吸引魏軍。亮親率主力從祁山出發,奪取隴西。”
眾將被諸葛亮的這個戰略計劃折服,馬謖也被深深折服,“只有丞相這樣的人才能想到呀!”
但是魏延卻提出了一個奇襲子午谷的計劃,但因為這個計劃太過冒險,直接被諸葛亮給拒絕了。
這時趙云站起來,指著地圖上一處不起眼的地方說道:“這個地方誰來鎮守?”
眾將一看,原來是街亭。街亭這個地方雖然很小,但卻是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具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它直接關系到這次北伐的勝敗。此時的蜀漢能上得了臺面的戰將除了趙云,也就只剩下魏延和吳懿這樣的宿將,因此眾將都認為丞相會派他們去街亭。但是諸葛亮卻沒有點他們的名字,而是把目光聚集到了馬謖身上,很顯然,這是諸葛亮在暗示馬謖,希望讓他擔此重任。馬謖突然明白“你好好準備一下”的意思了。
馬謖猛地站起來,主動請命:“謖不才,愿擔此大任!”眾將對馬謖的行為嗤之以鼻,認為他沒有實戰經驗,難以擔此大任。馬謖本來也沒有太大把握鎮守街亭,但是面對眾將的不信任,想到劉備生前那句“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定論,更加激發了他心中的怒火。他要向所有人證明自己:馬謖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參軍,他也可以成為一名將軍!他懇請諸葛亮給他這次機會,并當場立下軍令狀。
蜀漢建興六年(魏太和二年),諸葛亮發動了對曹魏的第一次北伐。臨行前,諸葛亮秘受錦囊與馬謖,讓他務必到達街亭時才能拆開,而且嚴格保密。
“幼常,此戰非同尋常,一定要按錦囊之策行事,切不可優柔不決!”
“丞相放心,此戰定不負丞相之托,街亭若失,定不茍活!”
望著馬謖離去的背影,諸葛亮嘆了一口氣,他似乎看到了街亭浮尸遍野的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