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永澄老師的《你離高效能人士只差一個習慣》在線授課,感覺比之前聽過一次清晰了很多,之前聽了一半有事中斷了。因為我最近就是在實踐元認知的思維,有意識地放慢自己的思維和信息接受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是什么,我真的理解了眼前的東西嗎?出現眼前的事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后續有什么可以做的?實踐了剛有近一周的時間,覺得對自己的覺知提高了,情緒控制能力也變得更好了,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能較快地意識到,并且提醒自己,我真的是在公正在看待這件事情嗎?如果就事論事地講,我只能得到那些結論,我不能隨意猜測那些結論。很有意思。老師給的模型里也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落地工具。WHAT,WHY,HOW,TOOL。最后多了一個落地的工具。
我感覺分身術與“元認知”概念差不多,即我們可以在思考的時候,同時觀察自己思考的過程。甚至可以觀察自己思考思考的過程。大腦這把錘子,既可以釘釘子,還可以錘煉錘子本身。
要想積極主動,那么,我們就要鍛煉我們自己的覺知能力,即時感受到自己的小我的思維過程,在陷入負面或走了彎路的時候,及時涉入,切斷原有的不合理觸發。這里的覺知就是要用到分身術。
但是一個習慣不是一天就養成的,如果是思維定勢,那一般是經過長時間的“激勵”固定。要想改變思維定勢,可以參考老師提供的“TMBRT模型”甜面包熱湯模型。尋找自己行為背后的真正動機是什么?可以連續問5個為什么,一直找到自己最本質的想法。然后就這個想法坦誠與自己內心溝通,找出其合理與不合理的地方,改善過來。同時,建立新的觸發機制,為自己建立好的反饋習慣。
最后一點是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本質上決定了你是否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當你有了目標之后,在每次選擇關口才會有肯定的選擇,另外,要理解一點:任何事情都有3種以上的解決方案。你定義好問題之后,想的是去找資源。最后在行動才會有堅定的“意愿”。
今天是預習,了解了分身術的初步定義與積極主動的習慣是如何建立起來的。這是最低的標準,希望下一步不斷實踐,應用,形成習慣。大家一起進步。
----------------------------------------
附錄:
《你離高效能人士只差一個習慣》:1個小時的在線語音培訓課程。推薦大家在有一個小時空閑時間的時候聽一下。
具體內容見詳情: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MTA0MzcxMw==&mid=214077597&idx=1&sn=bd1bcb5f0cfc1c269498d3010e026faf#rd
培訓老師,易仁永澄:關注個人成長領域?,專注于高效率、慢生活的踐行者,致力于個人成長領域的推動者,一直奔跑在成長道路上的幸福者。個人博客:http://www.hiddenwangc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