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積極主動的來啦
最開始看到分身術的標題時誤以為有種方法教我們同時做多件事,看到介紹內容才了解到是高效能人士的首要習慣—【積極主動】,海比特里老師帶我運用抓手思維分析積極主動可以帶動許許多多我期望養成的習慣。于是在看到資料的同天和同隊小組積極主動地和報名參加啦。
易仁永澄老師分身術訓練營前課程成為高效能人士,你只差這一個習慣
二、課程筆記與感悟
1. 分身術是剝離小我,以理智我的角度覺察
人和動物的區別是有自我意識小我(情緒我)和理性自我就像一個小惡魔,一個小天使常常對存在著拔河。小我身上有按鈕觸動情緒,有時候強大到使得資源自我無法發揮效力,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能夠讓主動讓自我意識發揮作用,采用更理性的思考。
情緒管理對我來說一直是難題,沒想到在分身術的課堂上能學到這方面的知識。研究如何主動地分身思考—人類行為本質模型運用到了我們熟悉的甜面包熱湯模型(萬能模型,能夠用來分析人們的一切行為模式)
TMBRT分析小我的行動模型
例如:他人對我提建議是觸發器
小我—>反應速度更快,觸發出發自我保護的動機
行為—>生氣
獎勵—>嚇跑別人,不再受傷害
觸發器敏銳度—>凡是提建議都生氣
不斷強化的惡性循環....
正如現在人們經?!坝盟说腻e誤來懲罰自己”,“用強硬的態度表達自己的軟弱”,這都不是促使最優結果的選擇,而是在大腦被自己下小我的自然而然的反應,或者是說思維的定勢。損人不利己。
對待小我的不同方式
1)由此想到了張德芬老師《遇見未知的自己》里提到的的自我察覺,“所有你抗拒的都會繼續”。她倡導我們要:接受自己的情緒,愛自己,照顧自己的情緒小孩,抱抱他哄哄他。張德芬老師指出覺察自己情緒的訓練會從不知不覺到后知后覺,再到當知當覺。
2)《抗壓力》指出我們的小我就像一只小狗住進我們腦海一樣不停吠叫,我們有幾種方式對待它:1. 接受(如果他吠叫內容正和你的心意,接納情緒)2. 驅逐(驅趕情緒,禁止它繼續影響心情) 3.馴服 (與內心的情緒小狗和平共處)如下圖:
3)《非暴力溝通》啟示到我們面對惡劣情緒的時候,需要停在那里,延遲反應的速度。
4)易仁永澄老師指出刺激體驗-回應,之間有選擇權利,只見需要我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分析。老師舉出下圖的兩行圖之間多了一只機智如我的兔子,那只兔子延遲了從刺激到反應的速度,運用理智的思考進行分析。
老師指出在刺激和反應之間你可以做出三種以上的選擇,并最后給出了覺察表工具。有效幫助我們從本質理解—>方法論—>工具 執行。不斷紀錄刻意地練習。
解決情緒問題的本質是我們需要運用積極主動的思維習慣,用理智降服情緒。
2. 了解一個人的價值觀:看他的選擇
人的每一個選擇都體現著自己的價值,選擇體現了價值取向。而非通過一個人的的言語來判斷一個人。例如一個人說自己愛讀書,讀書無比重要,但卻終日不讀書,能說他是愛讀書之人嗎?不能。
幾年未見的朋友驚訝我的變化,不再是當年的天真懵懂的傻妹子了,提升腫么那么大。因為我在這期間是因為我的時間選擇,精力選擇,消費選擇,做出了許多自我突破的選擇,很多選擇共同朝著自我成長的角度傾斜。是我的選擇帶領了我遇到了今天的自己。
正好幾個月前曾收藏了夜行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句話,現在可以拿來用:
這里“無意識”的選擇也可能是人積年累月養成的積極主動的習慣下的選擇。
正像老師說的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過往,現在和未來。過去不可追,未來可以改變。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周圍有無限可以為我們使用的資源。不要怪周圍環境,怪他人,更應反思自己,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選擇完全在于自己手中。
3. 讓積極主動滲透更多的選擇
我曾以為自己是積極主動程度較高的人,今天才知曉積極主動需要滲透在每一個細微選擇。不斷保持有意識的自我,習慣使用自我意識做出理性選擇。例如我賴健身房距離太遠,卻不適用瑜伽墊跟著keep健身,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自省-》積極主動。人和問題都有三種以上的選擇權可以不用當前即興想的那個,而有最優的選擇。因此,我們需要們于每時每刻提醒自己,利用分身的思考方式,做出回報更大的選擇,要做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人。
想到啟發我心智成熟的第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開篇就令我震撼:“人生苦難重重,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卻不愿意正視人生的苦難。” 許多人抱怨命運不公,以為人生本快樂無憂無慮,這本來就是個偽命題,只有我們自己,我們的主動性可以改變命運。
3. 我們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盡管我們常說我們應該自由地做自己”,但當使用這句話時,我們往往過多地想到它所意指的隨心所欲的權利,而或多或少忽略了“做自己”要承擔起的相應的責任——后者卻是我們想要成為成熟之人所必需面對的— —摘自Know ur self公眾號
人生旅途重要的的每一步,都需要我們自主選擇,也不能被動等待結果宣判,抱怨時局、環境、他人將這樣的責任強加于他人身上,因為對我們人生負責的只有我們自己。老師給出了許多積極主動選擇和消極被動選擇范例。
做決定是拍腦門or深思熟慮?做事是低標準or高標準?
這都體現著你對自己要求和對事情、對他人的負責程度。老師例舉同樣聽一節課,大家的做法不同,有些同學聽著記者寫著感悟,還與他人分享討論,有些同學邊聽邊玩,聽了,忘了,怪誰呢?怪自己。
你是否經常聽到:如果當初。。。我不會。。。;要不是。。。我就。。。;已婚婦女對孩子抱怨:如果當年我沒嫁給你爸就好了,我就。。。
“每個人都應積極創造有利于自己發展的外部環境,并通過自我意識來做出選擇,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與別人無關”
親愛的,我們都是成年人,不應歸咎于環境、他人、過去自己、欲望、情緒。應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所以做每個重要選擇前請經過深思熟慮,因為人生落子無悔。
4. 將積極主動聯系你的人生價值
以上問題及了應將積極主動滲透在生活每一個選擇,并將這些選擇于實現自我價值相聯系?,F在來討論積極主動包含的的四個層次。
1)意愿(表層積極主動 主動干。。
2)資源(擁有對對外環境的控制權,敢于張嘴要資源
3)選擇權(刺激和回應間有能力選擇
4)自我決定(我知道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有種“起心動念決定成敗”以本質為導向的意味。我們認為自己是積極主動的人,而很多人的積極主動僅僅停留在表層。
同時老師提出高效能不是目的是手段。試問我們為什么要學高效能成長?因為我們要成為高效能人士?為什么要成為高效能人士?因為我們要擁有更好的生活。多問幾個為什么會發現令人向往的美好滿意的人生才是大多數人的目的老師強調,為此,靠我們的選擇,每個人都有主動選擇的權利!
朋友昨天也和我討論到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提醒我不要忘記了讓自己好好享受生活。的確在有些時候我努力追求高效能的目標,忘記欣賞沿途的風景,忘卻自己人生最大的愿望是幸福美滿的家庭,是人不是事,不單關系自己還關系到身邊的人。就像一位朋友在簡書寫到,如果好友邀請了自己兩次她因忙碌的要事而拒絕了,但如果有第三次,她一定會赴約。
在現在忙碌的當下社會,一定要記得仰頭看看天上的月亮,那里是心之所向,不要忽略朋友和家庭。
如何聯系以后的生活,我的行動
老師將我本來許多零散的概念聯系了起來,包括小我分析和甜面包熱湯模型,自律自省,情緒管理,延遲反應和分析選擇。這些是積極主動的重要組份。理清了我的思路,更讓我明白要在更多的事情上主動把握自己的人生羅盤。我需要:
1. 積極覺察自己的的情緒,在刺激體驗與理智中運用延遲反應和積極分析再給出理智回應。
2. 每晚回想當天自己說的話,給自己話語好像整體評分,我想改寫哪些話語,把原話和改寫的話紀錄在紙上。
3. 對于選擇,自省都是自己的問題,積極講每一個選擇可以聯系到你最期待的自己。每周對自己重要的幾個選擇回顧。是否在自我價值統一方向,如果不是?我需要澄清自己的價值還是改變自己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