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千云路
【原創作品文責自負】
無論個人、個體亦或是企業、單位,都有自己的主體品性,人有人品、物有屬性,品性這東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日積月累中漸漸呈現出來的內在認知。
就一家企業而言,主導運營模式的核心認知,其實就是一家企業的核心文化,它更多體現的是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意志與價值意念,因此說一家企業的文化就是一家企業老板的價值訴求體現。
任何一家企業無論你是否去榜示企業文化,都不會影響企業文化本身的存在,只是體現形式的不同罷了。
商人逐利天經地義,生存與盈利本就是企業經營的原始訴求,一家企業發展的越好越強,相應的它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社會擔當也就會越大,這是經濟屬性使然。但隨著企業的成長,經營者的格局、高度與擔當也同樣決定了一家企業未來的發展走向。
溯源來說,企業初期有幾個經營者想過企業使命、愿景與價值觀這些“學術玩意”?只是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程度后,經營者的成就覺醒順勢而為推動了企業對規范經營的訴求,也因此就有了標準意義上的企業文化的形成,算是正本清源吧!
現行意義上的企業文化無非是從三個方面來呈現:企業使命體現的的是企業格局、企業愿景體現的是企業高度、核心價值觀體現的是企業擔當。企業使命與愿景更多是形式化的旗幟,核心價值觀才是企業文化的靈魂所在!它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擔當與意志力的真實體現,更是一家企業經營者的核心價值體現!
然而從經營實際出發,我認為真正體現企業核心價值的應該是一家企業的規章制度,這是一家企業運營的基石!
說起規章制度,可能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懲戒、處罰,其實這是對規章制度的最大的誤解!真正意義上的規章制度應該是一家企業規范高效的運營保障,一部健全合理的規章制度必須滿足規則、規范、規矩三要素,更應該是有效平衡與維護健康經營生態的存在,只有具備這些才能夠真正體現規章制度的價值與意義。
規則是什么?規則就是讓管理者行使授權治理,讓員工清楚行為邊界,讓全員有所適從的指令性標示,必須內容明晰、標準如一。
規范是什么?規范就是落實規則的具體流程,以及對具體流程的程序管控方法。
那規矩呢?規矩就是對規則落地結果的檢視獎懲,沒有獎懲的規章制度是沒有執行意義的!懲戒必須遵守事由明確、公平、合理、適當、及時、合法等原則。
比如各行各業都會涉及到的“合格品入庫”,在這里“合格品入庫”就是倉儲管理中的一項基本規則,那如何保障“合格品入庫”規則的落地呢?就要有相應規范的流程做支撐:來料檢驗(判斷)→檢驗合格(符合)→完成入庫(備用),如果沒有按照規范去逐項落實入庫流程,就要按照約定規矩對責任人予以問責懲戒,以保障作業的嚴謹與制度的嚴肅......當然,這里面還包含檢驗標準、檢驗手法、檢驗流程等等很多細節,這里就不一一贅述。當這一系列動作持續執行下來,不僅成為品質保障的一分助力,也逐漸成為了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凡此種種......
制度建設是有效管理的根基,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與時俱進、是要從企業實際出發的,根基是所有事物健康發展的核心支撐,基礎與流程的日臻完善才是一家企業永續經營賡續發展的倚仗與保障!
因此,我認為制度建設與基礎管理才真正是一家公司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更是一家公司企業文化的基石!一家深耕制度建設與基礎管理的企業一定會具備百年企業的底蘊!一家有底蘊的企業一定能承擔起更大的使命,一定會實現更高的愿景!
2024年10月14日于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