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篇文章,是關于自愈力的,大概內容無非就是雞湯,通過各種故事講述著自愈力強會過得更好。感觸蠻深,不是因為這個雞湯引起了我多強烈的心里共鳴,也不是里面的故事有多打動我。看完我在想自愈力強,就真的會容易忘卻痛苦,迎來美好的結局么?
哪有人天生強大呢,不過是遇到了一個又一個溝溝坎坎,跌倒又爬起才練就的鋼筋鐵骨,經過一次又一次槍林彈雨仍然毅力的不壞之身。文中說的故事也一樣,都是在生活中的被逼無奈。一次被人誤解被罵會委屈,會哭,會找人抱怨,會反駁,兩次還是會委屈,會去反擊,三次就淡定了,第四次就習慣了,就像被黑無數的明星。大家都會經歷這樣的生活,不斷的磨礪,一次次被否認,一次次被折磨,有些人堅強的熬過來了,有些人死在了掙扎的路上,也就是那么多的心理疾病和陰影。真的靠自愈就好么?其實并不然吧。
就我個人而言,不管是自我感覺還是身邊朋友的評價,都應該屬于自愈力比較強的人,每次有什么難處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情,都可以很快滿血復活,不管什么事情悲傷不會延續到下一件重要的事情。
是習慣,也是主觀的不允許。
平時聽到最多的話應該就是你沒問題的,你肯定可以,諸如此類。這種感覺類似催眠,自我催眠和他人的持久催眠。久而久之會在自己的內心形成一種我很ok啊,這些沒什么大不了的,我都可以,這種給自己立flag的想法。過分一點會覺得自己遇到苦難哭一哭報一下委屈尋求點安慰都是太矯情,小題大做。別人可以受傷了就喊疼,失戀了就嚎啕大哭,遇到挫折就任性甩手為所欲為。自愈力強的人不會也不允許自己這么做。不是故意逞強,是覺得自己本來就很強,示弱會覺得太過難堪。遇到悲傷,習慣性做法是短時間內消化掉,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法,然后理智的實施。這是我一貫的做法。所以在看到那篇文章的時候心里想的是,所謂的自愈力無非就是在遇到痛苦的時候是不是足夠的理智嘛。
我無法通過我短暫的人生總結出什么高端大氣的結論,唯一想說的就是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沒必要那么理智,沒必要那么懂得自愈,那么堅強。因為真的不是所有的理智和自愈能力都是像我們自以為或者被人看到的那樣真實。人是很容易被欺騙的動物,被周圍人的表現欺騙,被自己欺騙,自以為是的怪圈沒人能夠逃離。
遇到痛苦,正常人的反映大概會簡單的歸結這樣幾類:
1小公舉型 陷入無盡的悲傷無法自拔,等待真命天子拯救自己,在悲傷中死循環
2女王型 這算什么,老娘什么大風大浪沒見過,憂郁三秒然后大踏步向前走
3 正常人 悲傷可能有幾十首或者上百首歌的時間,沉思,然后在身邊人的關愛下努力自己想開走出悲傷
4 神經病 這一類1+2的綜合體,骨子里不是注定的小公舉卻有著一半林黛玉的氣息,另一半就是王寶釵。一面覺得自己好難過要死了,應該給自己放個假,另一面又覺得自己不應該這么脆弱應該堅強一點,時而憂郁時而樂觀人前笑笑背后香菇,活的無比擰巴。看到這想想,其實大多數人都應該處在神經病這個段位。我覺得自愈力就算再強的我,也跨不出神經病的大門,頂多病的程度比較輕,樂觀一點,我應該一只腳踏進了女王地界。看到這你們不許嘲笑我。
說了這么多其實我想說的就只有這一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別給自己活擰巴了,少被那些看似營養豐富的白開水洗腦了。
自愈力越強的人如果真的有一天遇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會崩潰的比那些正常人更徹底。自我調節和自我保護系統太過完善,遇到小風浪可以是自己的避風港。如果遇到大風大浪,如果不足以抵抗,那真的不如一開始就是懂得宣泄懂得依靠的普通人。
做個普通人就好,喜怒哀樂順其自然。快樂會跟身邊人分享,悲傷也會找人分擔。不需要把全部重量壓在自己身上,堅決不給自己示弱的機會。做不到真女王,不如做個聰明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