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女兒在網上給我們買了空調。
原來的空調是買房子時開發商做活動送的,已經用了十五年了,本來沒壞,只是制冷效果差點,但不能制熱。女兒和她媽媽聊天時說起,女兒便自作主張給我們買了新空調。
拆下的舊空調老伴舍不得扔,準備讓安裝師傅再移機到湖邊的出租房。師傅說這東西十五年了,不能保證移過去還能不能用,還得兩百多元的移機費。思來想去不想折騰,便作一百元給了安裝師傅。
生活中有很多淘汰下來的老物件,當時舍不得扔,但放了多年后仍然是多余的東西,到頭來還得扔掉,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2019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中有一個詞叫“斷舍離”,它出自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圖書《斷舍離》,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舍棄,并切斷對它們的眷戀。山下英子對它的解釋是: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的無用之物;
離: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脫離物欲。
想想這個日本人說的還真有道理。再仔細想想,真能做到卻不是那么容易。
漢代有個叫孟敏的人,有一天他背著瓦罐去街上賣,結果一不小心把瓦罐給摔了。
但是他倒好,頭也不回得往前走。
旁邊有人看到了,問他:“為什么不回頭看一眼呢?”
他說:“看有什么用,反正已經碎了。”
人生總有這樣的時刻,事情已經發生,再多的悔恨都已失去意義。古人孟敏作到了“斷舍離”,換作自己,能不回頭看看嗎?
“斷舍離”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整理,更是一種簡化的生活方式。就像網上有句話說的一樣:“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大道至簡。
人到中年,經歷了許多,也收獲許多,對于屈指可數的后半生來說,簡單,的確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但身邊的許多同齡人卻把本應簡單的生活越過越復雜。
當今社會,物質生活的豐富,讓我們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得到了新的東西,舊的東西卻舍不得扔掉,我到過許多同齡人的家,家里的老物什塞的滿滿當當,都是很多年不用的東西,留著做什么呀?!
還到過很多青年人的小家,家里同樣滿滿當當,不過都是些新潮的東西,同樣的,這些東西從網上買回家,許多從來都沒有用過,買回來干什么呀?!
漸漸地你會發現,有很多東西,當時你迫切擁有,但當真正擁有之后其實并不需要,而我們生活所需要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生活中要盡力控制自己的欲望,要學會斷舍離。
很多的時候,我們的不幸福感并不是因為我們獲得的太少,恰恰相反,不幸福是因為我們擁有的太多。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欲望,是人性,控制欲望卻是一種能力。只有那些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
生活不簡單,但盡量簡單地過。人生的幸福,從不在于擁有了多少物質,而在于擁有了多少快樂。
當你走過了人生的大半段路后,回頭看看就會發現,不管貧窮還是富有,我們都是一日三餐,最多也只能住一間房子,睡一張床。反而是過多的物質,成了我們在追求幸福路上難以舍棄的負擔。
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