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降級”的出現,“極簡主義”成了許多人的追求,“斷舍離”和擺脫”物質“的控制也成了人們最常提起的話題。很多人在看過《斷舍離》后,心血來潮的把自己的東西整理一番,扔了許多沒用的東西,覺得自己離”極簡“的生活又近了一步??墒菦]過多久,整理過的抽屜又放滿東西,書桌又堆滿了書籍和文件,一切又回到原點。
出現上面這種情況不是你學不會”斷舍離“,而是整理的方法出了問題。藤麻理惠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中,就提出了”扔東西“也是有方法的。只有按照正確的方法扔東西,再整理收納,就不會反復出現這種情況了。
1.整理不好的原因
書中對整理不好的原因做了總結,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不知如何下手,干脆放棄:
第二種,整理之后沒多久就又亂了;
第三種,重復整理,每次整理來整理去都是那些東西,實際一點用都沒有。
會有這種結果,是因為我們一般認為整理這種小事情誰都會,而且都有一套自己的整理方法。有些還被視為是常識,但實際上是錯誤的整理方法。
2.解決方法
(1)扔東西
扔東西不是隨便亂扔一通,書中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方法,就是“心動”法:扔東西只有一個標準,就是要按照心動不心動來衡量物品的去留,把每一件東西都拿在手里,感受自己是否有心動的感覺,有的話就留下,沒有就扔掉。不管這個東西買的時候有多貴,或者物品一直閑置沒怎么用,只要拿在手里沒有心動的感覺,就必須處理掉。
書中提到物品具有機能、資訊、情感三種價值和稀有性這一要素,所以扔東西也是有順序的。一定不能從紀念品這類東西開始整理,因為這些東西不光有情感上的價值,稀少性也高,所以很難丟棄。應該從衣服這種稀少性低,丟棄難度低的開始整理。
書中提供的扔東西的順序是:衣服、書籍、文件、小東西、紀念品,可以作為參考。
我們的同一類東西可能分散在不同的房間,所以在檢驗東西去留的時候,要把所有的同一類東西放在一起,然后再用“心動”法則來檢驗,才是真正的整理。
而且扔東西這件事情一定要在短時間內,一次性做完。這樣才能保證做到徹底的整理。當篩選完要扔的東西,準備去扔掉的時候,一定要避開你的家人!因為父母看到你要扔這么多東西,肯定覺得很浪費,覺得這個有用那個也有用,又會把它們收回,那就白整理了。
(2)收納
完成了扔東西這步,下一步就是收納。收納的原則就是按照物品的類別來收納,同一類東西收納在同一個地方,不要分散的放。因為任何一個東西沒有固定的存放點,房間變亂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這也是我們每次整理都會再次變亂的原因。只要按照種類收納,每件物品都有了定位,每次使用后回歸原位,就不會發生再次變亂的可能。
舉一個例子,比如衣服,只是疊起來或掛起來放進衣柜,每次拿衣服都有被翻亂的可能性。如果讓它們按照:上衣、下半身、外套、內衣類、包包、配件、季節性衣物、鞋子,這樣來分類收納,再次變亂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除了按照物品的類別來分類收納,還有兩點很重要!第一,合理利用收納的空間;第二,所有物品最好直立收納,既可以減少物品所占的空間,也可以很直觀的看到東西的增減。
做好這幾步,不僅能讓我們的房間變得整潔、有序,而且通過扔東西可以磨練我們的決斷力;通過整理也讓我們學會審視自己的人生。你會發現人與物品的緣分,和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一樣,珍貴且難得。書中說無法丟東西的原因其實只有兩個,那就是對過去的執著與對未來的不安。其實,阻礙一個人進步的原因也是這兩個,只有放下扔掉對過去的執著,面對未來的不安,才能找到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