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千洛
咱們接著聊如何花錢,如何聰明地花錢。
《學會花錢》,野口真人 著。
上篇中,我們提到,花錢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影響我們決策的因素,比如時間,概率,習慣,這些因素是如何來影響我們行為,干擾我們判斷的呢?!
比如:價格決定價值。
咦,難道不是價值決定價格么?
正如巴菲特談所說:
股價就像一只跟著主人散步的小狗,主人沿著馬路前進,小狗一會兒跑到主人前面,一會兒又落后于主人,但最終主人到目的地時,小狗也會到。
股價有短期內暴漲暴跌,但長期表現會與股票的內在價值一致。
雖是拿股票舉例,但實際中,也確實應該由價值決定價格才對哇。
然而很多事物并不遵從此規則。
比如: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本身的價值并不是通過價格反映出來,相反,美術作品被賦予的價格成為它的價值。
拍賣的價格竟然成為衡量美術作品價值的唯一標準。
競拍者根據“誰曾擁有這幅作品,誰曾評價這幅作品,這幅作品曾在哪些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曾被哪些媒體報道”等信息來判斷該作品的價格。
額,是不是有點懵...
舉另一個著名的“把價格變成價值”的黑珍珠例子。
意大利珠寶商James Assael想做大溪地海岸上隨處可見的黑珍珠的買賣,但是發現完全賣不出去。
于是James Assael在紐約高級珠寶店里展示黑珍珠,并標上貴得離譜的價格,來突顯它的價值。與此同時,還在高端奢華雜志刊登黑珍珠的整版廣告。
不久之后,以紐約為中心,掀起一股黑珍珠風潮,從1980年被認為毫無價值,銷售額不足珍珠市場1%到銷售額占世界市場的30%,黑珍珠逆襲成功。
因為價格高而被追捧的例子并不止黑珍珠這一類,酒類,珠寶,服飾,在各國的營銷案例中并不鮮見。
然而,在購買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被潮流推著走,就忘了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口袋里的錢也流入了聰明的商人口袋。
消費中,一個不經意,我們就會被欲望帶偏,那投資與投機中,我們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投資時,我們如何評估我們的投資價值?
作者給出了一個“現金流量”的概念。
“現金流量”是指“將來產生的金錢”,它指的并不是存在于當下的現金,而是為了表現資金進進出出的動態。
投資是否有價值,取決于其將來產生的現金流量的數額。
我們在投資時,一定一定要考慮將來現金流量會怎樣變化。
比如,你如何衡量要買入房產,還是賣出房產?
你并不是一家專業的房產評估機構,如果你要賣房,當然,你可以冒充買房的人,去中介詢問類似你這樣的戶型的最高及最低價格,然后找出最高與最低價格的房型與你房子的對比,做到心中有數之后,再去以賣房人的身份與中介接觸,這時不管房產評估精確與否,金額量級總是不會錯的。
但如果你沒有這么多時間與精力去調查走訪,應該如何衡量買入或賣出房產呢?
作者給出了一套評估方法,雖然中國與日本存在國情差異,但方法依舊可借鑒。
你需要評估,如果出租房產,這套房產能為你帶來多少現金流量。
而房租水平,只要打開租房網頁,大概就能查到附近這片兒的租金水平。
計算公式:
房子的價值=每年的現金流量/利率=月房租*12/6%=月房租*200
其實就是中國的租售比的概念。利率是按6%計算。
如果算出來的房子價值遠高于房租,那么..就加油賣掉房產,直接租房住吧。
再說說,一杯咖啡的啟示。
我們經常會發現,CBD地區的咖啡總是比較貴。
也許你會說:CBD呢,人口多啊,地價也高,咖啡定價高些才能不賠本啊。
這并不是正確答案。
正確答案是:因為這片是人氣地區,即使一杯咖啡100元,也會有人來買。
這個答案的思維模式是:
CBD眾口多,且有消費力,所以價格高;
價格高,商家就擠破頭入駐。
商家能付很高的租金,證明該片兒地現金流量強,價值也會上升。
當下的投資帶來的未來的現金流量,能清晰知道,這個項目投資是否是個不錯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