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之在公司銷售崗位上打拼了五年,各方面業績都在團隊前茅。前不久團隊主管令狐沖剛跳槽,小林子心里盤算著,上面那個位子怎么也該輪到我了吧。我名牌大學畢業,校招進的這家公司,根正苗紅,這些年沒少加班出差,目前也是團隊里業績最好的。
唯一有威脅的是師兄勞德諾,雖然他在這邊十多年了,根基比我深,可是他去年只做了我一半的業績,現在基本屬于躺平混日子的狀態,他的各方面背景也沒我好,領導應該不至于提拔他吧。
雖然小林子心里一直這么想的,但是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他的內心卻越來越不安。按道理如果要提拔他的話,岳不群總監應該至少要找他談個話吧,可是兩個月過去了,完全是風平浪靜。不過讓小林子略微寬慰的是,岳不群也并沒有找勞德諾談話。
可是, 平靜的生活突然就這么打破了,岳不群突然有一天緊急召開了部門大會。林平之在會上感覺當頭一棒,原來新的團隊主管已經招好了,是從競爭對手那挖來的,名叫田伯光。
小林子早就聽說過田伯光的大名,當年也是草根英雄單打獨斗闖出一片天,目前在競爭對手帶一個差不多業務的團隊。可是坊間傳說,這個田伯光私德不行,經常會騷擾下美女同事啥的,這次跳槽可能還是被公司勸退才迫不得已的。
小林子想到這就火冒三丈,心里有一個聲音在大喊:為什么一定要空降領導,卻不提拔業績最好的我?
田伯光入職之后,一上來就新官上任三把火。讓團隊成員跟著他一起搞精神文明建設,說什么精神面貌好了,才能打硬仗。小林子越想越惱火,3個月后就離開了。失去了業務骨干,田伯光后來也由于水土不服,最后黯然離職,另謀高就。
后來聽岳不群談到這件事情,言語之間也是略帶遺憾的。他說知道小林子各方面都不錯,也有沖勁,但是畢竟他沒有帶團隊的經驗,怕提拔他上來管不好勞德諾這樣的老員工。勞德諾資歷是夠了,但是太佛系,提上來怕完不成團隊業績。田伯光相對更成熟,業務不錯,也有帶團隊的經驗,感覺會更適合這個崗位,沒想到是這么個結果。早知如此,當時就該給小林子更多機會了。
看完了故事,我們來復盤一下,在這個案例中,岳不群的決定為什么最后沒有帶來更好的結果?他的想法本來沒錯,林平之和勞德諾都存在天然的短板,至少并沒有100%達到這個崗位的要求。反觀田伯光,各方面背景和經驗都是可以勝任這個崗位的,為什么反而卻失敗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說一下空降管理者的問題。在這里我提一點許多公司都忽略的關鍵點:基層管理者是不可以空降的!
最基層工作往往是公司里最復雜、瑣碎的。空降來的基層管理者,往往不懂公司的業務,很難直接指導下面的員工。就算是從競爭對手挖來的人,也需要一定時間來適應不同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架構、人際關系等等。
而那些空降的管理者老板心態往往又比較重,他們想迅速出成績,于是可能會濫用管理者的權威,逼迫下級去做很多下面看起來不合理的事情,最后又加劇了人心向背。
而內部培養選拔出來的管理者,他們會更熟悉業務,知道水深水淺。就算沒有100%符合升職的要求,往往也由于對組織和同事的了解,可以比較快地適應新的角色。所以,同樣的崗位,如果考慮內部候選人,要求適當降低,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基層管理者從內部提拔,也是在給員工希望。如果基層管理者都是空降的,下面的員工一看,心里就沒有希望了。他發現這家公司沒有晉升的機會,即便做得再好,也沒有用。
真正優秀的人才都知道,工作不是為老板打工,而是在為自己打工。當認清了這一現實,在公司里無法有大的發展,就會從公司離開,這無疑會讓公司蒙受損失。一些公司離職率高,其實也和這個問題高度相關。
因此,基層管理者要內部選拔,既是給員工機會,也會激勵他們更努力的工作。
最后再回答一個問題,基層主管不能空降,那誰可以空降呢?通常來說這三類管理者可以空降:
1、集團高管。能做到高管,基本具備了融會貫通的能力,能抓住商業本質,有很強的領導力,也有良好的心態,跨行業也更可能拿到結果。
2、中后臺老大。比如財務、法務、人力資源負責人等。
3、新業務的負責人。比如你們要開展新業務,公司里沒有人做過,可以空降新人進來,補充新的基因。
對于這些空降的高管,公司也要幫助他們做好輔導計劃。首先,先讓他們多熟悉同事,和團隊及兄弟部門打成一片。其次,盡快深入一線,多了解業務。最關鍵的是,要讓他們盡快成功達成一個小目標,做成一件小事。這既可以讓他們更有自信,同樣也是幫助他們樹立威信,順利在公司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