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內容
迷思概念的轉變——以“同一張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屬扶手,金屬扶手的溫度比木板靠背更低”為例
二、教學目標
1.轉變學習者的迷思概念
2.幫助學習者建立起關于溫度、熱傳導、不同材料的熱傳導速度差別等的科學概念體系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習者對溫度形成正確的認識
2.讓學習者知道熱在固體中的熱傳遞方式
3.知道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導熱性能
四、教學方法
實驗法、講授法
五、教學用具
燒杯、冷水、溫水、熱水、氯化鈷試紙、銅棒、隔熱板、滴管、酒精燈、材料不同但形狀一樣的細棒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有一位同學問了老師這樣一個問題——同一張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屬扶手的溫度為什么會不一樣呢,金屬扶手比木板靠背的溫度更低。快摸摸你們的椅子,看看是不是也有這個疑問。
2.提出猜想
(二)學習新課
? 1.感受溫度
(1)準備3個燒杯,分別加入冰水、溫水和熱水(以長時間放入其中不會被燙傷為宜)
(2)先后將左右手食指分別放入盛有冷水和熱水的燒杯中
(3)半分鐘后,迅速將兩個食指同時浸入盛有溫水的燒杯中
(4)詢問學生對溫水的感覺
(5)得出實驗結論:單憑觸覺對物體溫度的測量并不可靠,需要借助溫度計來測量。
2.以“為什么同一溫度下的物體會有不同的溫度?”這一問題引出熱傳遞
3.按下圖所示進行實驗,感受熱在金屬棒中的傳遞
4.感受不同物質的導熱性
(1)把銅棒、木棒、鐵棒、玻璃棒的一端放入燒杯中的熱水里
(2)用手感覺各棒的末端
(3)得出實驗結論:不同物質的導熱性能不同,金屬的導熱性能較好,非金屬的導熱性能較差。
(三)迷思概念的原因解釋
? ? ?熱傳導是熱在固體中能從高溫的一端傳到低溫的一端的傳遞方式。人的體溫是高于室溫的,金屬的導熱性能又較好,因而當手去摸金屬的時候,手的相對高溫傳向金屬的相對低溫,我們就感覺到金屬的溫度比較低。
? ? ?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導熱性能,金屬和木材對熱的傳導程度也是不同的——金屬的導熱性能較好,木材的導熱性能較差。因而,在同一溫度下,我們對金屬溫度的感知總是比木材溫度的感知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