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言風語866:“雙減”政策下的作業設計流程
“雙減”政策要求我們要減輕過重的作業負擔,作業不僅要減量,更要提質。在有限的學校學習時間和家庭作業時間中,課堂訓練和課外作業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學生過重作業負擔與教師作業命題與設計能力薄弱呈正相關,作業減量提質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我在每次的年級會議,特別是初三的三輪復習指導建議上都要提到"教師要題海"的精準設計作業的問題。因此,提升教師編創試題是考察教師是否理解新時代教學要求,是否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
作為曾多次參加山東省基礎訓練、伴你學、同步練習冊、日照市中考說明等的我,對于如何命制高質量的試題有著一些理解。
一、明確作業目標。
作業設計一定是基于本課時或本單元的學習目標的。作業目標是指向教學目標的,而教學目標是以課程標準為起點的,因此研究課程標準和研究教學內容是設計作業的基礎。如果對于課標和教材不熟悉,就可能出現難度不一,甚至“超綱”的題目。
二、選題、改題與創(編)題
精選是編制作業的前提,教師要建立自己的題庫系統,有自己的試題資源,有優良試題的來源。原則不用市場上練習冊及試卷,利用課余組織優秀教師精選、編制含金量高的試題。
教師要依據單元主題內容和課時教學重點和學生可能出現的疑難點,依據課標,確立學習目標;依據學習目標再確定作業目標;最后依據單元作業目標進行作業設計。
學生喜歡的試題一定是有一定的新立意、新情境、新設問進問題,一定是解決真實問題,并有一定的難度的問題。
因此我們老師的預設性作業題要依據學情,依據課堂課后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動態生成一些作業題,讓作業更具針對性。
對作業、試卷中我們要提倡原創,堅決反對“復制”“粘貼”式的選題。
三、做題
類似作文寫下水文一樣,凡布置學生完成的作業,教師必須先做,依據自己做題時間和速度,計算和預估學生做題時間,同時思考自己教學中目標、內容、評價是否一致性,即教-學-評的一致性。
四、品(析)題
對應目標,回歸量表統計,再次調整。雙向細目表是一種考查目標(能力)和考查內容之間的關聯表。雙向是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細目通常根據布魯姆的學習水平分類系統分為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根據量表進行統計,進行適當調整,盡量做到難度恰當,題量分布合理,并根據作業時間統計,控制合理的作業時間。針對雙向細目表做到品題、析題、說題,是集體備課中備試題的基本環節。
五、評價
完成作業要進行評價,評價時要力戒簡單的分數式評價,可以設計學習狀態、思考力、發展性、進步性、合作性等項目,實施多元評價,遵循發展性評價觀,注重評價的激勵和發展功能。評價要發揮學生自我評價、小組合作評價、老師評價,單元試題還要引入家長評價等方式,發揮每次作業的育人效果。
學校教研組通過集體備課,全體教師參與單元課時作業設計的,在設計過程中思考教育育人,在合作中團隊老師收獲專業成長,這也許是作業設計的意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