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破鍋爛灶大泥碗用了大半輩子,每天吃著不舍得倒掉的剩菜剩飯。記憶中公公冬天就是一件舊棉襖,還有一件不知多少年前的舊西服,都肥肥大大的,由于年久褪色總像蒙著一身塵土。這兩件衣服他到底穿了多少年?是婆婆給他買的?還是某個親戚不穿了送給他的?我不知道。我結婚已十年了沒見過這兩件衣服新時什么樣原本該是什么顏色。夏天在家,婆婆最好穿的是一件洗地薄到似乎一戳就要酥掉的背心,上面也的確有幾個大小不一的破洞。還有一條我小時候非常流行的的確涼面料的褲子,好像是愛人的小姨早年間不穿了給她的。褲子上的亮點是前門釘的那顆有點泛綠的小紐扣,我小時候姥姥給做的小棉襖上就是釘的那種扣子,所認記憶特別深。看到這里是不是也想起了身邊的某個老人也在這樣的生活著。或者你覺得不可思議,會質疑我這個當媳婦的真是摳門兒,哪家兒媳不在過年過節老人過生日時孝敬幾套新衣服?或者覺得我太刻薄,老人的日子都過成這樣了,你還有臉在這兒公開說給別人聽。其實我們的日子過得還不錯,公婆雖是農民但是家在城鄉結合部,每年有房租的收入而且老兩口十分節儉勤勞一直在周邊干一些零活,收入還可以。我和愛人的工作都差強人意,都是塌塌實實過日子的那種人有車有房養個小家不成問題。所以我也和別人家的兒媳差不多過年過節孝敬煙酒和衣服,也曾給過錢但他們從來不收。可我卻從未見公公穿過我給她買的新衣服,婆婆也很少穿新衣服。給他們換了碗、換了鍋、換了勺子和鏟子。可他們卻很少用,總說舊的沒破、舊的沒壞,舊的用著順手了。
他們不圖享受卻拼盡力氣勞作掙錢,延續著陳舊的生活習慣,不去看外界的變化。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羨慕過更好的生活,追尋過人生的意義?同時我也經常提醒自己是否在某個方面也如他們一樣麻木的生活,固守不變。對陳腐的事物不舍棄,對新鮮的事物置之不理。我們不愿只抱著辛苦掙來的錢過窮日子,更不愿卑微的被社會歧視或憐憫。
在生活中我們被社會落下是顯而易見的,但有時在工作中,在觀念中,思維中,經濟中被落下,卻往往會比較隱蔽,好長時間不自知。那該怎么辦呢?多看看身邊的年輕人,多接觸你想成為的那些人,向他們取經學習。我們在該追求時不偷懶,該享受時不吝嗇,體驗并接受那些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東西,活出自己的一點點小驕傲。真正的年輕就是讓自己不斷的成長,而不要失去夢想、放棄追求年紀輕輕就已墜入暮年、垂垂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