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比今天是2117年,一個世紀后回看當今的社會發展狀況,一定會發現“個人品牌”這個詞被頻繁提及和廣泛應用。那時的人們會用怎樣的眼光和口吻,評價上個世紀的“個人品牌”現象?
回到今天,2017年,21世紀初期,身邊越來越多的人變得不安分。大家不再一味追求安度一生的穩定工作,而是以創設個人品牌,成為斜杠青年,發展多元社交為發展趨勢。文叨叨就是其中一位,上周末她在德必空間舉辦“從0開始創設個人品牌”的主題分享,我滿懷期待的去參加,而且收獲到超預期的靈感和啟發,下面就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文叨叨是做什么的?
“文叨叨”是她的個人品牌名字,誕生于8個月前她從百度公司裸辭之后的自我探索之路。中文系畢業的她,從事過5年的圖書編輯工作,而后3年的互聯網產品經理歷程,8年規矩的職場生涯被她的一記裸辭劃上了句號。
自由職業的探索道路上,她沒有給自己設定太多限制,在寫文章的過程中逐漸尋覓到發展方向,還一不小心的投送到知識付費時代的懷抱。她不僅自己寫作輸出,還發現自己有幫助別人點評寫作的能力,她不僅碼字寫作,還從文字搬運的過程中梳理出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就這樣,文叨叨寫作訓練營品牌應運而生,簡書和個人公眾號粉絲量短時間內大面積增長,諸如《你喜歡現在的你嗎?——寫在31歲生日這一天》、《裸辭100天,我所親歷的自由職業真相》、《傳統行業轉行到互聯網,你需要做哪些準備》這樣有價值、有真情實感的文章跑紅互聯網,“文叨叨”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并且吸引到一大批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的同頻小伙伴簇擁到一起,寫作打卡、探索自我、打磨成長。這,便是一位從0開始做個人品牌的文叨叨的成長履歷。
文叨叨都說了什么?
文叨叨是一個“不裝”的人,由于她語速很快,估計每分鐘能播放500字的樣子,而這500字有480字都是干貨。分享會上,文叨叨講到的幾段話讓我印象深刻:起初不要著急給自己定位,勇敢對自己定價,你遠比你想象的優秀,超出預期才是真的好,最好的緣分是在努力的途中相遇。
定位和定價
和絕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曾夢想做一名自由職業者,但是馬上就有的“但是”就是:除卻本職工作,我還能做些什么呢?攝影?但是我并拍不出商業片級別的作品。寫作?但是我還不具備寫出10萬加的網紅文章。開花店?但是我還認不全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那么,我應該從何入手定位自己,發展自己的第二職業呢?
干脆,不要定位,先去定做。既然喜歡攝影,那就拍嘛,至少能夠給還不懂什么是單反相機的小白上一課。既然喜歡寫作,那就碼字寫嘛,至少能梳理自己,也許還能打動他人。既然喜歡花藝,那就去學插花嘛,賣不出去也能孤芳自賞,裝點心情。只有在去做了之后,才能發現是不是喜歡做,以及由著喜歡去探索到打開興趣大門的鑰匙,遇到新鮮事物和有趣的人。與同頻的人和事相遇之后,才更有機會向內探索自己的興趣深度,向外探索興趣之于自己的瓶頸和邊界。慢慢的,找尋到自己喜歡也適合自己的事情、事業。唯有行動,才能抵達。
逐漸找到自己的定位之后,還要勇敢為自己定價。比如,做一節寫作分享微課,不必謹小慎微的定價9.9元、19.9元,完全可以定價到129元、199元。這并非漫天要價,而是對自己主動施壓,因為高質量和潛力都是逼出來的,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勇敢定價的背后邏輯是彌足珍貴的自信。
世界上最遺憾的事情莫過于低估,一方面是對自己才華的低估,另一方面是對自己野心的低估。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價值處于洼地,仍有空間,還遠看不到天花板,那就勇敢為自己亮出一個高價,不要讓才華和野心輸給短見。
超出預期才是真的好
寫作訓練營這樣的節目,在市面上像雨后春筍般出現。本以為只會終結在高中時代的作文訓練班,卻被越來越多的成年人追捧。這個時代真的很神奇,人們像愛上美食一樣愛上了跑步,又像愛上跑步一樣愛上了寫作。那么,文叨叨寫作訓練營剛剛運營幾個月時間,到底具有怎么樣的魔力,吸引了一大批忠實鐵粉?
說來幸運,我獲得了分享會活動小福利,加入到文叨叨寫作訓練營進行體驗。短短五天時間,真實體驗到叨叨頻頻提及的:超出預期才是真的好。原本我以為,寫作打卡群只是一個大家自由寫作,每日打卡,專人負責統計,出營時略帶總結的非強制性自愿結盟寫作社群。沒想到,叨叨寫作營里的內容設計和運營管理真的是超出預期的好。
寫作營里有叨叨老師、有打卡官、有小伙伴,有出題、有做題、有點評,有探索自我、有觀察生活。如果寫作營是一件產品,那么它的形象已然非常豐富和飽滿,從外觀到性能,都是可以打到五顆星的。叨叨說,寫作不止于寫,還在于探索、梳理和發現,入營后的這幾天打卡訓練,讓我更真切的體會到這句。我是誰?我城市的秋天是什么樣?我的焦慮情緒是什么?我如何應對焦慮?我的本周收獲在哪里?這五個小主題組建起訓練營第一周的全體題面,不限制字數,不限制形式。拆開題面認真思考一番,傾訴和吐露出發自內心的聲音,慢慢的發現,這種療法真的很治愈。它幫我更誠實的認識了自己,更細膩的感知到自己的敏感和遲鈍,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對自己的信念和責任。
最好的緣分是在努力的途中相遇
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不一定能走的很遠。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努力,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同伴。
叨叨在分享會上特別驕傲的介紹了她的學委天團隊伍和成長故事,來自不同城市,從事不同工作,具有不同標簽的小伙伴,被叨叨招致麾下,運營起寫作訓練營的柴米油鹽。她們在本職工作之余,在寫作訓練打卡之余,還承擔起群組運營的工作,為更多的小伙伴搭建起成長的平臺。
此外,訓練營里的那些未曾謀面的小伙伴,更是承包了更多真摯的感動。她們有學生、有白領,還有需要奶娃的新生媽媽,看到大家介紹各自城市的不同韻味的秋天,講述自己的焦慮事件和心情,分享自己的錦囊妙計和心得感悟,仿佛自己不停地在被一股莫名的力量鼓舞。這股力量告訴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是你一個人在承受壓力,也不是你一個人在體會成就。每當你走累了,困倦了,疲憊了,總可以想起比肩同行的小伙伴,想起那股莫名的力量,它們映照出的,是那個倔強的自己,那個可愛的自己。
原本,我們四海江湖,緣分稍淺就難得一見,而我們在追求自我成長的道路上,交情頗深,相遇在叨叨的寫作訓練營,一起用寫作的方式磨礪技能,體驗成長。這便是我們最好的緣分,讓我們在努力的途中相遇。
分享會過去一周時間了,現在想起叨叨的飛快語速和篤定目光,都還會被那一刻燃起的小火苗燎到。也許,我們有一天會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成長成這樣。但是,還請記住,我永遠不覺得我就這樣了。
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偷偷的做一件不平凡的事。至少,我們有機會成為不普通的平凡人。
共勉。
午夜石榴
201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