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競品分析方法、步驟及使用工具,干貨滿滿。后續會附上競品案例鏈接。
話不多說,先來張知識框架圖。下圖縱向是競品分析基本步驟,橫向按照該步驟具體使用方法展開:
上一篇文章講到了部分關于產品背景分析中外部環境部分,其中在競爭分析這個緯度使用波特五力模型進行分析,波特五力模型輔助我們確認了基本對象,進一步可以進行更加詳細競品分析。
WHY:競爭分析的價值
眾所周知競品分析存在價值,即借鑒、競爭、掌握行業動向,這里我就從行業生命周期緯度出發,簡要介紹競品分析能帶來的價值:
- 空白市場:找增量用戶
- 成長型行業:借鑒、尋找突破口
- 成熟行業:挑戰者入局、尋找細分領域
HOW:競品分析步驟
STEP1: 確定競品
確定競品的基本思路是去尋找直接競品、間接競品、替代品、參照品。
直接競品一般是目標用戶相同,用戶痛點、解決方案也相同。如,星巴克APP與瑞幸APP同樣是都是提供給咖啡消費人群的線上點單或外送,以避免客戶長時間排隊和不方便訪問門店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常常關注這類競爭對手的動向。
間接競品往往是那些目標用戶、解決方案不完全相同的一類競品,包括:
- 解決方案有差異的競品,例如同樣是解決用戶需要拍出好看自拍照這個需求,Faceu和Facetune用了不同解決方案,一個是拍攝時智能美顏、濾鏡,一個是拍攝后根據個人需求來修圖。這類產品也可能在后期橫向發展搶占市場,比如美顏相機、美圖秀秀兼具拍攝時美顏和拍攝后修圖。
- 目標用戶不同的競品,例如滴滴和花小豬。
優秀替代品也是我們借鑒和分析的來源,它們往往是解決問題不同且解決方案也不同的產品。但它們可能占用相似資源:
- 時間:王者榮耀 vs. 抖音 vs. 得到 vs. 小紅書...
- 預算:iPad vs. Kindle
- 跨界產品:拍照手機 vs 相機
參照品,比如同樣是做會員忠誠體系,宜家、星巴克、愛奇藝等等可以相互借鑒。例如,國內產品出現往往是參考國外成功產品。
我們也可以使用其他思路確定競品,比如波特五力模型中同業競爭者、潛在挑戰者、替代者模型來找競品。也可以基于當前行業生命周期,也就是結合個人產品上下文和做競品分析目的有的放矢去找競品,參考腦圖。
STEP2: 收集競品數據
競品數據來源(詳細見腦圖):
- 權威數據:知名的咨詢公司,如艾瑞咨詢等。
- 行業媒體:如某某協會官網、企業官網、公司財報。
- 三方平臺:資訊公司(虎嗅、36Kr)、內容平臺(知乎等)
- 學術資源平臺:如萬方、知網等
除此之外還可以產品體驗測試、客服咨詢、搜索查詢等。
針對不同分析緯度選擇不同的數據來源,比如跟市場份額相關的選擇權威數據來源或企業官網、行業研究報告中的數據;對于產品策略,需要看產品官網;產品架構方面,最好是親自體驗、測試;商業模式方面可以自己體驗或者看三方平臺。
這里我重點推薦一下學術資源平臺,幾乎沒看到有人推薦過,學術資源平臺上的資料有較高的可信度且是經過整合后的資源,用起來比較方便,但是還是要加以鑒別。
STEP3: 確認分析緯度(確認關鍵點)
根據我們目的去確認分析緯度比較常用和簡單的思路。常用的分析緯度分為四個大類,分別是
- 行業與市場:行業發展現狀、市場分布及定位、營收情況
- 產品策略:產品定位及目標、目標客戶、核心功能
- 產品架構:信息架構、交互體驗、功能范圍
- 商業模式:運營策略、盈利模式、布局與策略
STEP2和STEP3沒有強制的先后關系,如果比較明確分析目的和方向可以根據分析維度去收集數據;如果分析目的方向不太明確,可以先收集競品數據再整合。
STEP4: 深度分析關鍵點
這個步驟結合工具來介紹,使用工具能幫助我們梳理思路、收斂方向。對于初級產品經理來說,使用各種工具是最高效的方式,能使我們的視線更加聚焦也方便后續做報告,可視化呈現給團隊。
行業與市場:行業發展現狀,可以使用PEST分析行業宏觀外部環境,使用行業背景畫布(詳細行業背景分析參考文章:如何進行行業背景分析);市場分布及定位、營收情況,可以從市場規模、市場競爭分析出發,收集數據并制作可視化的圖表。下面分別是市場規模和市場競爭分析圖:
產品策略:產品定位及目標可以使用電梯演講七要素做對比表格,或者根據產品演進路線分析產品戰略與愿景;目標客戶可以結合各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制作用戶畫像、用戶地圖。還可以根據需要詳細分析產品核心功能或者關鍵能力。
產品架構:使用腦圖制作產品信息架構圖、產品功能圖,重點分析競品優秀可借鑒的交互體驗等。
商業模式:可以結合商業模式畫布進行分析,同時根據產品演進路線分析產品戰略與愿景。
STEP5: 總結與報告
指明分析目的,介紹競品基本信息。然后基于上面分析的關鍵點分模塊展開,或者可以根據俄用戶體驗要素展開。最后基于分析目的,給出分析后的結論和建議。
后續會在本文加上兩類分析報告的案例分享文章鏈接。
本文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