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末,女兒的常識科功課是閱讀一篇有關香港暫停廢紙回收的新聞稿,并思考此事的原因和影響。具體事件如下:
為加強環保,今年7月,中國國務院收緊廢料進口標準及審批程序。廣東兩家龍頭造紙廠未獲批新一季進口廢紙的配額。因此這兩家造紙廠停止了入口香港廢紙。
近日,香港環保從業員協會發起罷收廢紙一周的行動,向香港政府施壓,要求其與內地有關當局溝通,盡快批出配額。全香港擁有廢紙出口牌照的公司有13間,據該協會稱,只有1間沒有參與罷收行動。
由于出口商停收廢紙,大部分街頭回收商也停止了收購。很多平日以撿紙皮為生的低下階層少了收入來源,大量零售店鋪的紙箱無人收取,引起全城關注,媒體更稱之為“廢紙圍城之難”。
1.?
這件事,好像誰也沒有錯。
就此事件,我問女兒:你有什么想法?
女兒:停收紙皮肯定不對。那些撿紙皮的婆婆們都沒有錢賺了。怎么生活呢?
我:那些回收商為什么會停收廢紙?
女兒:因為內地政府不批牌照。
我:為什么內地政府不批牌照?
女兒:因為要更加環保,讓環境更好。
我:政府做錯了嗎?
女兒:......好像沒錯。
我:那要怎么辦呢?
女兒:讓回收商繼續收。
我:回收商說牌照不發,我就不收。那怎么辦呢?
女兒:......
我:牌照不發,回收商為什么不肯收?
女兒:因為紙皮賣不出去了,倉庫里也堆不下去了。
我:那回收商錯了嗎?
女兒:......好像也沒錯。
我:那些撿紙皮去賣的婆婆錯了嗎?
女兒:那肯定沒有錯啦。
我:你看,這個世界非常復雜,沒有完全的對與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TA都會做對自己最優的選擇。你如果站在TA的立場,TA的行為都變得合情合理了,對嗎?
女兒:嗯嗯。
2.?
這也是一起蝴蝶效應的案例
我:人們都是互相影響的。每個人的選擇,又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他人。比如說,政府覺得太多霧霾了,水和食物都被污染了,要對污染品加強監管,所以政府出臺了新的監管政策。那些違規的企業就受到了懲罰,拿不到進口牌照。拿不到進口牌照,就無法問他們之前的供應商(也即香港的廢紙出口商)取貨。香港廢紙商賣不出廢紙,就停止了購買廢紙。婆婆們撿了廢紙賣不了錢,就不再撿廢紙了。那些習慣了把廢紙箱扔在戶外就有人很快收走的零售商,不過是重復了之前的做法,但是造成了廢紙箱大量堆積的現象。
女兒:哦!
我:西方有個歌謠: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
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
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你看一開始就是一個小小的釘子掉了,沒想到最后卻搞得國家都滅亡了。
女兒:(*@ο@*) 哇~
我:2003年的時候,美國發現了一宗疑似瘋牛病的案例。西方人很愛吃牛肉。你看美國的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很多產品都是以牛肉為主,西餐也經常吃牛扒。這一例疑似瘋牛案例,讓總產值高達1750億美金的美國牛肉產業和超過140萬個工作崗位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而養牛的主要飼料是玉米和大豆。生產這兩大食材的行業也受到了影響,玉米和大豆的期貨價格大幅下降。后來,連其他11個國家都緊急禁止了美國牛肉的進口。
女兒:(*@ο@*)哈?!
我:美國有個氣象學家叫洛倫茲(Lorenz),他說,如果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動翅膀,可能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來一場龍卷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
女兒:怎么會?
我:他說因為蝴蝶煽動翅膀,會在它身邊產生微弱的氣流,從而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引起連鎖反映,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女兒:蝴蝶好厲害,我下次再也不敢去抓它了。說不定它逃跑的時候,造成了多個龍卷風。
我:哈哈哈哈。現在,蝴蝶效應主要是指很多看來毫無關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所以,我們在做大的決定時,不光要考慮直接受到影響的人,還應再想多幾層,考慮這個決定帶來的間接影響。
3.?
是危也是機
我:回到廢紙回收的事情上來,現在問題要怎么解決?
女兒:回收商要趕快去找新的廠家來收。
我:沒錯。這個時候,誰先找到新客戶,誰就能搶占先機,說不定還能找到一個全新的市場,從而打敗競爭對手。但新客戶不是一兩天就能找到,而整個香港每天卻會產生超過2500噸的廢紙,怎么辦呢?
女兒:趕快找新的空地先堆著。
我:是的。這個時候如果誰有空置的土地,可以短期租出收取較低的租金,又有了解救危難之名氣,又能閑置資源再利用。但是,堆放垃圾會造成不良氣味和蚊蟲的滋生,會引發周圍居民投訴。
女兒:這也是蝴蝶效應的一環。
我:真棒!你這是現學現用啊。大量廢紙堆積還會帶來廢紙收購價格的大幅下跌。你看,報紙上有寫:受事件影響,廢紙回收價從本月初的1100元/噸,前天跌至600元/噸,昨日跌至300元/噸。
女兒:哇!價格從1100跌倒300!差距太大了。怎么會這樣呢?
我:你覺得價格是怎么定的?
女兒:你之前跟我講過“成本”,就是買來多少錢。那我賣出的價格就要比買來的價格更貴。這樣才能賺錢。
我:如果你賣100元,但你的競爭對手只要80元,人家還會來買你的東西嗎?
女兒:......那人家的80元怎么來的呢?為什么TA不多賺點?
我:比如,你5元買了一瓶純凈水,想要賣出去。如果在機場候機廳,本來就有免費純凈水供應,人家還會來買你的水嗎?
女兒:不會。
我:但如果你去到沙漠,有個阿拉伯的鉆石商人扛了一大袋鉆石,卻沒有水,快渴死了。你這個時候去向他賣水,你可以賣多少錢?
女兒:很多很多。
我:沒錯。很多很多。你甚至可以把他身上的所有鉆石都要過來。因為他沒有水就沒命了,鉆石對他來講一文不值!你的那瓶水,卻可以給他生的希望。
女兒:哇!賺到了!
我:但是,原來他身邊,除了你以外,還有好幾個人,他們都帶了水。那鉆石商還會把鉆石全部跟你換水嗎?
女兒:不會。誰賣的便宜就買誰的。
我:對。所以,價格的形成,跟你當初買了多少錢無關,而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供應少,想要的人多,價格就貴;供應多,想要的人少,價格就便宜。
我:這個概念雖然簡單,現實中卻還是有很多工廠的企業主調整不了思維,總是根據生產的成本來制訂價格。如果是成熟的產品,市場上有很多供應,就可能因定價過高而失去客戶;如果是新興產品,由成本定價,則可能低估了市場的購買力,從而降低了利潤。當然,較低價格銷售新產品,也有利于快速搶占市場,形成客戶的消費慣性。要看具體情況而論。
女兒:因為現在市場上廢紙太多供應,需要的回收商又少,所以,廢紙的價格從1100元/噸跌倒了300元/噸。
我:價格雖然受供求關系影響,長期來看,卻還是會圍繞著產品本身的價值上下波動。
女兒:為什么呢?
我:我們之前說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TA都會做對自己最優的選擇。英國有個經濟學家,叫亞當斯密,就曾把人稱為“理性的經濟人”(Economic Man)。他認為,每個人的行為動機都根源于經濟誘因,人都是為了爭取最大的經濟利益而行動。
我:因此,當一個產品成本比較低,但可以賣到很高的價格時,很多人也學著生產,市場上供應就多了,價格就逐漸下降,直到低于生產成本時,就會帶來虧損,慢慢大家就都不做了,市場上的供應又變少了,價格又會再次上升。市場在供求的不斷變化中,通過價格的變動,引導著資源向著最優的方向配置。亞當斯密說,這時的市場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推動著生產者和消費者做出各自的決定。
我:既然價格總會圍繞價值波動,那么現在的廢紙這么便宜,遠遠低于市場的歷史平均價格。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什么?
女兒:買很多很多存著。
我:沒錯。只要手頭寬裕,又找得到地方暫存,回收商應該在此時盡可能多地收購廢紙,等待價格回歸,賺取更高的利潤。
我:我們常說“危機”。這兩個字,既有“危”又有“機”。當你在別人認為困難的時候,發現其中隱藏的機會,你就很容易贏。就像我們剛剛說的,你可以靠搶先找到新客戶,戰勝你的競爭對手;也可以通過租出閑置土地獲利;還能大肆低價收購貨品,等待時機高價賣出。你還能想到什么機會嗎?
女兒搖搖頭。
我:你看,為什么只是兩家造紙廠沒有牌照,就會引起整個香港的回收業如此大的動蕩呢?
女兒一臉迷茫。
我:根源在于,香港的回收業做的都是垃圾打包出口的中轉業務,只是對廢物進行了初級的分類和處理,附加值很低。綠色環保是大勢所趨,對這類未經處理、容易造成較高污染的產品,只會限制越來越多。如果不進行產業升級,很快就會被大范圍淘汰。
女兒的迷茫更甚:什么叫產業升級?
我:這個概念對你來說太難,你只要先有一個印象即可。產業升級,包括產業素質與效率的提高,如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提高;也包括產業結構的改善。在廢品回收業來說,現在只是對垃圾簡單分類、清洗。如要產業升級,可以試一試環保再生、垃圾物料重造等等。這要求企業在生產技術上有較大的投入,短期內很難出成果。目前,香港回收業以小企業為主,小的回收商資金有限,根據之前講的“理性經濟人”的原理,一般不愿意投入較大資金進行技術革新,去換取比較遙遠的不可控的將來。
女兒:那怎么辦?等著被淘汰嗎?
我:這時候,政府就需要出馬了。政府應借鑒世界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對回收再造業提供技術培訓和產業升級指導,補貼資助他們加大技術投入。企業主若能以此次事件為鑒,積極應對,盡快升級轉型,才能長期持久發展。
女兒:哦!
4.?
你了解的是真相嗎?
我:除此之外,我還發現了一些疑點。
女兒:哈?
我:根據報道,香港每日回收約2500噸廢紙,其中有90%出口大陸。涉事的兩家造紙廠接收其中的1/3,其余2/3運往內地其他中小型紙廠。另外的10%則出口至東南亞地區。這兩家沒有牌照的造紙廠,影響的份額僅占90%里的1/3。
另外又有報道,廣東原來有進口資格的企業有18家之多,而僅有2家沒有牌照,其余16家都照常進口。何以會引起全香港超過9成的出口商罷收廢紙?
他們不想著積極找客戶,卻通過這種集體手段對政府施壓,要求盡快給那兩家造紙廠發放牌照。這是被這兩家造紙廠攛掇地當槍使?還是想借機大幅度壓低收購價、賺取暴利?這背后到底有多少利益?
所以,我們對一件事情,不能僅聽一家之言。應該多從不同的渠道去尋找信息,找到得信息越多,思考得越多,就越接近事實。切不可人云亦云。
女兒徹底懵了,眼冒金星。
其他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