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爭中的“不對稱性”
兵法告訴我們:想要付出最低的成本戰勝敵人,就要保持雙方的不對稱性。
什么是不對稱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就像你是一個30好幾的人,對付一個幾歲的小屁孩,不管在力量上還是智力、經驗上,你都比一個幾歲的孩子要優勝很多吧?
這種情況下,在很多方面你都能輕松戰勝小孩,甚至不用費吹灰之力!
這就是你們之間的各種“不對稱性”讓你輕松躺贏......
在商場上也是同理;
你要戰勝競爭對手,必須要保持跟對手之間的不對稱性。
如果雙方要決戰,當你發現,在面對競爭對手的時候,你毫無招架之力,或者手足無措,說明你的競爭對手比你強大。
這時候,你要么提升自己的實力,要么提升自己的智慧。
在現實世界中,無非就是玩大魚吃小魚的游戲。
如果你發現了自己只是一條中型魚,而目前的競爭對手是一條比你更大的魚,你吃不下,就得想辦法換個環境,吃比你小的魚。
在商業世界里的不對稱,
可以是信息的不對稱;
也可以是資源不對稱;
也可以是認知不對稱;
還可以是經驗或者能力技術的不對稱......
甚至在實體經營中,也可以是地理位置的不對稱;
同樣品牌的加盟店,我這店鋪人流量比你那條街的多,我這店鋪所在小區人群質量比你好,也是競爭不對稱性的一種表現。
就像古代打仗的時候,如果雙方在人數上的不對稱性,則一方可以輕松碾壓另一方......
所以孫子兵法謀攻篇提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當然,
也可以是地理位置上的碾壓;
A方3000人被困在山頂,B方1萬人在山腳下,可能B方只需要圍困A方,只要對方沒水沒糧,就能輕松取勝。
還有可能是有一方的將領特別厲害,特別懂兵法,而另一方的將領驕傲自大,也是一種“謀略”和“性格”上的不對稱……
二、商業中的“不對稱性”
可能你會問,上面說了這么多,好像跟現代商業環境相差十萬八千里,更何況在信息如此發達,如此透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狐貍老師想告訴你的是:
當你把這些思維融會貫通以后,你會覺得這種“不對稱性”思維應用起來,比古代應用起來要簡單多了。
畢竟,
古代調兵遣將,需要消耗巨大的資源和金錢;
現代調動粉絲,只需要一些小的利益和話術;
古代堅守陣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戰壕;
現代布局矩陣,只需要幾個員工和手機而已;
古代輸了戰爭,需要付出數萬數十萬的生命;
現代項目失敗,只需要換個項目和人設重啟;
總之,
不管在任何時候,你想要戰勝對手,就需要保持和競爭對手之間的“不對稱性”。
創業人更需要刻意去鍛煉自己這種“不對稱性”的思考方式。
然而,
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可能你在資金上,資源上都很難超越別人。
想要逆襲,至少你得保持和大多數人在信息上的不對稱,知識和思維上的不對稱性......
時刻更新大腦,提升思考維度,是普通人逆襲,成本最低的方式。
人與人之間的大腦知識的不對稱,永遠都潛藏著巨大的機會。
因為你我都無法看到對方的大腦里面藏著多少東西,更不知道對方隱藏了什么信息......
所以人們通常總會認為自己是最牛的,畢竟我們都只能看到自己的大腦里有多少東西;
而那些井底之蛙,總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認為自己才是全世界最牛的。
所以,
保持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學會運用策略,永遠和大多數人保持大腦的不對稱性,你戰勝競爭對手的概率自然會高出許多!
“狐貍愛胡扯”全網同名,創作不易,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有想法歡迎隨時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