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很多描寫“閑適”的經(jīng)典詩文,特別在詩歌繁盛的唐朝時期,出現(xiàn)了“詩佛”王維帶有禪宗色彩的佛系詩詞,也有“詩仙”李白仙氣繚繞般的仙俠吟詠,當然更有中唐時期與山水風月相親的“詩魔”白居易的淡泊知足。
為什么中國的文人都會在一番轟轟烈烈的作為之后,選擇用一些抒發(fā)個人情感的詩句來表達超越個體精神的情感呢?
這要從奉為“閑適”詩鼻祖陶淵明說起,他的仕宦生涯是既想為官一展宏圖,可是在出仕后又厭倦官場,到最后看透世事后,終究歸隱田園,寫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桃花源記》,成為中國“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詩人們個人意識的覺醒,意味著隨后的唐朝涌現(xiàn)了不少描寫“閑適”的詩句,比如:劉禹錫的“長愛街西風景閑,到君居處暫開顏”,溫庭筠“幾時拋俗事,來共白云閑”,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等等,不過,把“閑適”詩的詩學思想上升到“知足保和、吟玩性情”的理論高度還得是“詩魔”白居易。
最近看了歷史的囚徒《五分鐘爆笑詩詞:白居易篇》才深深地被白居易這位人間正義使者的“閑適”詩所震撼,原來,為官一身正氣,經(jīng)常諷喻時弊,甚至敢和皇帝唐宣宗叫板的他,也會在被貶謫的情況之下,為情緒找一個出口,寫下對當時和后世影響深遠的“閑適”詩,充分而強烈地表達著自己淡泊平和、閑逸悠然的出世情調。
一、“知足保和,吟玩性情”的閑適態(tài)度
白居易44歲時因僭越上書議論朝政,被陷害貶謫為江州司馬, 這給了他以沉重的打擊,他說自己“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于是,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長蔓延,江州從此成了白居易創(chuàng)作上的一個轉折點,著名的《與元九書》就寫于他江州司馬任上,他在其中說,他的閑適詩體現(xiàn)的是獨善之道,自此,佛和道成了他的避風港,泉石云林成了他寄情的樂土。
誰說人生不能閑適,正確地浪費時間才是王道。
于是,《官舍小亭閑望》出世了:“風竹散清韻,煙槐凝綠姿。日高人吏去,閑坐在茅茨。葛衣御時暑,蔬飯療朝饑。持此聊自足,心力少營為。亭上獨吟罷,眼前無事時。數(shù)峰太白雪,一卷陶潛詩。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茲。回謝爭名客,甘從君所嗤”。淡泊知足之心和清爽自然之景的兩相合一,呈現(xiàn)了白居易的心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而我追求的就是現(xiàn)在這樣的閑適生活和意趣,我謝絕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我甘心被他們嘲笑,那你們就羨慕嫉妒恨吧。
二、寄情于境、動靜相宜的抒發(fā)
白居易在去杭州赴任途中,寫了一首讓世人印象深刻的七絕《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chuàng)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xiàn)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全詩語言清麗流暢,繪影繪色,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
另外一首《憶江南》:其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寫對江南的回憶,選擇江花和春水,襯出日出和春天,鮮艷奇麗、春意盎然的江南大好景象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引發(fā)人們強烈的共情。
三、約人飲酒的佳篇,心系田園的閑適
提到冬天大雪漫漫時約人飲酒的詩,當屬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一個風寒雪飛的冬天里,在一個暮色蒼茫的空閑時光,邀請老友來飲酒敘舊,無疑更體現(xiàn)出濃濃的真誠情誼,情真意切的邀約富有極強的感染力。
白居易在《歸田三首》中說:人生就有兩種追求,一般人愛富貴,更有點層次的就是羨慕神仙,但是這兩種生活都沒譜,也沒什么意思,還不如歸田務農來得實在,這才是真正解除生活煩憂的方法,才是真正的閑適生活。“”人生何所欲,所欲唯兩端。中人愛富貴,高士慕神仙。神仙須有籍,富貴亦在天。莫戀長安道,莫尋方丈山。西京塵浩浩,東海浪漫漫。金門不可入,琪樹何由攀。不如歸山下,如法種春田”。
結語
可見,論生活態(tài)度,我們可以在白居易數(shù)不勝數(shù)的閑適詩里找到答案;論人生閑適,如何享受生活,也可在白居易的閑適詩里找到空前的放松和自洽自得。自此,讓我們在白居易的詩歌中,學會雖不得志,但仍能恬然自處、獨善其身,因為惟有閑適,才能解人生煩憂,惟有用古人之酒杯,才能澆心中塊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