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華杉詳解
孔子哀嘆:鳳凰不飛來,黃河不出河圖,我這輩子算是無望了吧!
鳳鳥至,河圖出,都有圣人王天下、出盛世的祥瑞。
鳳鳥至,舜帝時鳳凰來儀于庭,文王時鳳凰鳴于岐山。
河圖,一般與洛書并稱河圖洛書,傳說上古伏羲氏時,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次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范》?!兑住は缔o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
那河圖洛書,應當都是玉石之類,自然成文,人們加以加工演繹,就稱為象征——這東西可不是我想出來的,是神授予給我的!就像摩西在山上獲得上帝的律令,刻在石板上,成為十誡。中國人則附會于黃河洛水。
孔子自然不會相信祥瑞,只是借此感懷罷了。哀嘆天下沒有圣君明主,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支持,抱負得不到施展。到了晚年,越來越覺得絕望,《論語》中也多次記錄他的感嘆,比如:“道不行,乘桴桴于海。”要渡海去找一片新天地。那時候航海技術不行。否則,孔子可能真的要去找一個地方,帶弟子和信徒去實現他的烏托邦了。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孔子早年對顏淵說:“有機會就施展抱負,沒有機會,藏之于身,也不遺憾,恐怕只有你我二人能做到吧!”
孔子也沒做到,天大本事,天大抱負,竟然真的要帶進棺材,他也受不了!不過,他后來接受了不能經世救國的命運安排,安心投身于教育事業——“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栽之”——我還是教育小子們吧!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神話傳說,意義不在于事實,而在于象征,孔子也是借題發揮??鬃拥睦硐肷鐣饬x不在于現實,而在于設定了一個標準,這些象征和標準,為人們創造了一種共同價值觀的連接,使人類成為人類,社會成為社會。今日之世界,也沒有一個國家能說百分百的理想社會,只有最不壞的社會,沒有最好的社會,每個國家,都是在問題中前進。
又如我們修身齊家,用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做到了嗎?都沒做到,只有最不壞的人,沒有最好的人。
但是,那個最好的標準,就像山一樣在那里,召喚每一個人去攀登。
劉澔覺
活在當下。
生命是選擇,快樂是選擇,痛苦也是選擇;行動是選擇,逃避也是選擇;建設是選擇,破壞也是選擇;成功是選擇,失敗也是選擇;選擇不去選擇,也是選擇;
平和的心態,接受命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