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時候,去外婆家的路上,要經過一片池塘,每到夏夜,池塘邊的草叢里便會有星星點點的螢火蟲。我拉著爸爸媽媽的手邊走邊跳,偶爾跟哥哥討論幾句“看,螢火蟲!……”它們在不遠處飛舞著,伴我們一家人走過那條長長的路。
再一次被螢火蟲觸動,是大學時在宿舍里看高畑勛的電影《再見,螢火蟲》。講一對兄妹在戰亂中失去父母后的艱難生活。因忍受不了寄人籬下的生活和親戚的白眼,二人搬到了山洞里居住。妹妹怕黑,哥哥便抓來許多螢火蟲,把整個山洞照得通亮。看完后螢火蟲飛舞的畫面久久在我腦中縈繞,只是電影結局太過凄涼,再沒忍心看第二遍。
去年在花蓮,再一次見到了螢火蟲。跟樂團團員騎車去海邊,剛停車便遇到三三兩兩的幾只,整片大海頓時變得親切起來。我們吹著海風聊著天,比賽用石頭扔喝完的啤酒罐,聽團員對著遠處的燈塔即興表演偶像劇臺詞,伴隨著海浪拍打的背景音樂,清涼又美好。
關于螢火蟲的全部回憶就是這些了,為數不多但每一次都在我腦海里留下一抹揮之不去的痕跡。它星星點點的光并不能照亮黑夜,但黑夜卻因為它變得靈動,連同眼前的人和事也變得溫暖起來。
其實上海是有地方可以觀賞螢火蟲的,但從來沒有去尋找過,總覺得,刻意的觀賞便破壞了這不期而遇的美好。